建長寺伽藍介紹(下)

 (六)方丈(龍王殿)

方丈外觀。平時只能從唐門右手邊的入口進入方丈。

方丈又稱「龍王殿」,過去為住持居住的場所,現在則作為進行法事、坐禪、研修的場所。此建築與總門相同,建於1723(享保八年),於1940(昭和五十一年)從京都的般舟三味院移築而來;原本是用於安置皇室牌位的場所。

方丈內部有寬敞的內陣,有時用作講經的場所,此外還供奉方丈的御本尊──結有禪定印的寶冠釋迦如來

豆知識4:建長寺的龍王傳說

長谷的一位轎伕把客人送回江之島時,天已經黑了;在返回途中,從極樂寺切通經過海邊遇到一位女子要求轎伕將她送到建長寺。用燈籠照亮那位女子,發現她全身溼透。以爲是找錯人的轎伕怕扯上什麼麻煩因而拒絕之。但女子遞上一枚小判,見到優渥車資的轎伕便斷開之前的想法答應把女子送到建長寺。

載著女子的轎伕雖然感覺很重,但由於擔心她身上穿濕衣服會著涼,便加快速度跑了起來,終於越過巨福呂坂到達建長寺。女子要求他通過山門到方丈面前放她下來,轎伕依其吩咐照做。下轎後,女子叮囑轎伕不要回頭看她,便走進方丈的庭院;怕事的轎伕急忙地想回去,但後方傳來巨大的水花聲。事後轎伕回想起來,隱約看見水煙中有龍姿。驚恐的轎伕於是向建長寺和尚報告,和尚泰然自若地說:那是這個池塘的主人,去了安房國回來。回家後,轎伕查看從女子那裡得到的錢幣,發現那竟是龍的鱗片。因此方丈別稱「龍王殿」。

(七)得月樓及方丈庭園

1.得月樓

畫面右手邊的建築即「得月樓」

「得月」有盡情賞月景趣味的涵義,如同李白歌詠的「促酒喜得月」。

建在蘸碧池旁的得月樓係模仿中國園林的二層閣樓形式,與日本庭園形成獨特的日式風格景觀。

得月樓平時不對外開放*,用來接待貴賓、客人等場合使用;一樓為供應堂(食堂)、二樓是大廣間(大廳)。得月樓於2003(平成十五年)為紀念建長寺創建750周年時進行整修。

P.S「寶物風入」:即開放國寶、重要文化財等文物參觀時才對外開放。

方丈南側有鋪著白砂的「平庭」與北側的池泉庭園形成鮮明的對比;其原本是用來進行儀式的正式庭園。

2.池泉庭園(北側)

蘸碧池為中心的池泉式庭園,於1253(建長三年)與建長寺一起創建並流傳至今,被指定為「國指定名勝」。庭園面積大約300坪,規模不大;作庭者為蘭溪道隆(也有一說為夢窗疏石)

(1) 龜島

首先是被護岸石組包圍的龜島;左邊突出的立石是「龜頭石」,背上有「中心石」*以及種有象徵長壽的松樹。

在龜島後面可以看到類似枯瀑石組的設計;由於在《名園景點》(河原武敏,1983年發行)的圖中沒有記錄,所以應該是近幾年才設置的。

P.S中心石:在鶴島和龜島上中心的石頭。

(2) 影向之松與蓬萊石

鶴島後面的松樹稱為「影向之松」,左手邊置有蓬萊石象徵「蓬萊山」。蓬萊山被認爲是長生不老的仙人居住的山,經常與象徵長壽的鶴龜一起使用;這種形式的庭院也被稱爲「蓬萊式庭院」。在仔細觀看蓬萊石後方深處的樹叢裡有供奉辯財天的小堂宇和刻有「大日本相模州鎌倉府巨福山建長興國禪寺」的石碑。

(3) 出島與橋

出島末端有塊如龜頭石突出的石頭;另外,截至2016年爲止還架有小橋,遺憾的是整修後便被拆除了。在這個角度還可以看到複雜但美麗的汀線*

P.S汀線:陸地與水面的交界處。

 

昭和時期築山上曾使用三座石頭製作枯瀑石組(影向之松的右後方),但後來被拆除,因此無法識別其為枯瀑石。

蓬萊山的左邊有若干石組殘留。

(八)大庫裏

大庫裏

為紀念建長寺創建700周年(開山七百遠諱事業),於1991(平成三年)創建。

一樓為建長寺寺務所兼臨濟宗建長寺派宗務本院;二樓為應真閣大廣間(大廳)。唐破風為庫裏的出入口玄關,裡面有供奉廚房、僧坊的守護神韋馱天樣

庫裏出入口玄關供奉的韋馱天樣

另外,其實方丈、得月樓和庫裏是彼此相通的,只是除了特別活動外,平時都不對外公開。

庫裏、方丈、得月樓內部的空間配置圖

(九)半僧坊

建長寺奧山半僧坊

位在境内最深處,在山腰上默默守護著建長寺。

建長寺的半僧坊起源於住持霄貫道禪師。有一晚,他在山中夢到一個靈夢──一位外貌既似僧侶又像俗人的白髮老人對他說:

「若您願將我迎至關東某個清淨之地,那裡必將日益繁榮,福澤不絕。」說完便消失了。

禪師認為夢中的老人是半僧坊的真身,且極適合作為建長寺的鎮守之神,遂親自前往靜岡縣奧山方廣寺,請求分靈。於1890(明治二十三年),將其安置在建長寺境內景色最為優美的勝上山,並馬上設立「勝上教會」以取得興建佛堂的許可。

當時正值景氣繁榮,信徒大量的捐款募集龐大的建築資金,佛堂旋即得以創建完成。當時日本全國信徒分布廣泛達一都二十餘縣,講社多達百十餘社,信徒人數超過五萬人,盛況空前。

此地的半僧坊靈驗顯著,所賜福德廣大,包括:家內平安、商業興隆、消災解厄、安產守護、大漁祈願、交通安全、考試合格等,實在是功德無量。

爬上半僧坊的階梯上,左右兩邊有許多天狗雕像

豆知識5:半僧坊權現信仰由來

傳說,後醍醐天皇的皇子無文元選禪師(方廣寺開山)從中國渡海返國時,遇到暴風雨─風將帆柱吹倒、雨像瀑布一樣落下,禪師搭乘的船逆勢破浪彷彿將被海浪吞噬。在搖晃的船上,禪師全心虔誠地唸著觀音經;突然出現位一位高鼻子、穿著袈裟法衣的怪人喊道:「我祈求將禪師安全地送回祖國,以便傳達弘揚正法」,並在船頭指揮船夫;受到鼓勵的水手,將一行人安全地穿越風暴渡海歸國並於博多港上岸,而那位怪人便消失了。

禪師開創方廣寺不久後,那位怪人又突然再次出現並請求禪師將其收為弟子。禪師答應他,收其為徒弟;那位怪人在禪師身邊努力修行。禪師去世後,怪人說道:「我將守護這座山和這座寺廟,厄除世人的痛苦和災難。」後便無影無蹤地消失了。從此,半僧坊權現以天狗的形象被大眾信仰,在建長寺半僧坊的參道上,兩旁有許多天狗雕像列隊迎接參拜者。

(十)梵鐘(國寶)

建長寺梵鐘(國寶)

國寶梵鐘位於進入山門的右手邊,為懸銅造、總高208.8公分、口徑124.3公分,是少數建長寺創建時期還保存到現在的貴重文物,為鎌倉三名鐘之一(另外二座名鐘為園覺寺常樂寺的梵鐘)。

梵鐘的撞座位置較高,鐘聲猶如人的哭泣聲,因此有「夜泣之鐘」之稱;除了除夕夜會敲鐘之外,其他時間也有可能敲鐘。

此鐘由當時鑄造名師物部重光製作,承襲平安時代風格,上帶有流利的飛雲紋、下帶有優美的唐草花紋

鐘上的銘文由蘭溪道隆禪師執筆撰寫,文字為陽鑄(字形突出);銘文最後寫道:

建長七年卯乙二月二十一日  本寺大檀那相模守平朝臣時賴

 僅勸千人同成大器  建長禪寺住持宋沙門道隆  謹題都勸進監寺僧琳長

 大工大和權守物部重光

其中「建長禪寺」日本第一次使用「禪寺」之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建長寺伽藍介紹(下)

  (六)方丈(龍王殿) 方丈外觀。平時只能從唐門右手邊的入口進入方丈。 方丈又稱「龍王殿」,過去為住持居住的場所,現在則作為進行法事、坐禪、研修的場所。此建築與總門相同,建於 1723 年 (享保八年),於 1940 年 (昭和五十一年)從 京都的般舟三味院 移築而來;原本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