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倉幕府:武家政治的開端》書評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可說是我目前看到第一本針對日本鎌倉幕府歷史說明得最詳細且白話的中文書。

雖然裡面有些故事與近年日本學者提出的最新研究有所出入,但書中的內容與目前(日本)大眾對該段歷史的認知相去不遠。例如:書中講述有關平安末期平家盛衰的歷史應該是因為參考了《平家物語》,所以才有部分內容與學者提出的論點不同,但是是一般大眾認知的歷史。

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是《鎌倉幕府》,但他介紹的內容不是只講鎌倉幕府的歷史;如同前述,本書開頭從平安時代末期院政時期開始講起,經歷平家興盛、源平合戰,一直到鎌倉幕府成立的這段期間的歷史都有說明。所以不只幫助讀者了解鎌倉幕府的歷史,針對平安時代末期的歷史也可一併了解(或許可說是《平家物語》的白話通俗版)。

讀起本書也不用怕那些歷史艱澀難懂,因為作者用很白話的方式說明,讓人彷彿在看故事一樣可以一直順順的讀下去。

總之想了解鎌倉幕府這段歷史的朋友,這本書可說是必讀!

這本書也算是我對鎌倉歷史的啟蒙書之一~

(由於作者寫的白話易瞭、深入淺出,所以也買了他的系列作《室町幕府》。)

淺談鎌倉幕府源氏將軍三代滅亡原因趨勢

自源賴朝於源平戰爭中脫穎而出並於建久三年(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至建保七年(1219年)源實朝於鶴岡八幡宮被暗殺為止,源氏掌權(更嚴格的說法應該是掌握征夷大將軍的頭銜)僅僅27年、不過3代便從歷史上下臺,令人不勝唏噓。並且回顧源氏三代將軍的死亡方式,每個人的死背後似乎都不單純,更貼切地說都是有陰謀。三代將軍源實朝在公開場合被公曉當場刺死,已是歷史上確定的事;二代將軍源賴家則應該是與北条氏之利益衝突(可從《吾妻鏡》不斷貶低源賴家的記述可佐證)脫離不了關係,鬥爭的結果是被人送去伊豆─北条的根據地─修禪寺幽禁並被暗殺;初代將軍的死亡原因之前的文章已有所討論,但主流看法認為離不開暗殺陰謀論。若源賴朝也是被暗殺的,等於連續三代都是遇害而亡的。

 

日本學者吉村弘認為源氏三代滅亡的趨勢和關東的武士團性質密不可分,筆者也大致認同:雖非直接原因,但的確可觀察到有這樣的趨勢。因此撇除二代將軍源賴家的死亡原因,本篇主要從源賴朝晚年向朝廷靠近的政策以及源實朝傾向朝廷的行為舉止來簡單說明源氏的「公武合體」(朝廷與武士共掌政權)作為導致自己下臺的原因(尤其是前者)。

 

首先,是源賴朝晚年的政策。一般認為其將長女大姬送入宮中的舉動是複製過往的「藤原模式」(或是「平家模式」),企圖與朝廷結合、走上「公武合體」的老路:以女兒為資源,將自己女兒嫁給天皇後,生下的兒子成為繼任天皇,那麼自己就是天皇的外公,並以「外戚」身分間接掌控實權。然而前有平清盛失敗的案例,還是自己親手打敗的,為何源賴朝還是重蹈覆轍呢?

從血統來看,源賴朝的血液裡仍保留著天皇貴族的基因。源賴朝是清和源氏及河內源氏的武家棟樑,本來就和中央朝廷有血源關係(當然,當初東國武士也是看中這一點,所以舉兵反叛時才擁戴源賴朝作為首領);而源賴朝自出生以來到14歲又一直在京都生活,京都文化對他來說要遠勝於近二十年的流放之地伊豆。

 

表面上,一般認為還是因為其對於統治全國的野心。源賴朝好不容易於建久三年(1192年)獲得武士最高的榮譽──征夷大將軍,完成武士們兩百多年來的願望,首度讓武士抬頭、可與朝廷平起平坐,然而源賴朝畢竟只是武士的總代表,要想成為統治全國的最高權力者,還必須打敗朝廷。

要達到這一目標,方法有二:一是推翻天皇,自己當天皇;二是以天皇為魁儡,實際掌握天皇權力。

第一個方法在別的國家歷史中很常見,但在日本卻行不通。因為日本天皇家是以天照大神的血統為其信仰,誰也不能打破這個血統信仰。所以,藤原氏在當時就算是有權有勢有財的大家族,面對日本這個特殊的疑難問題,也只能考慮第二種以不推翻天皇為前提,又能實際掌握最高權力的方法。選擇第二種方法後的手段又有兩種:

一是設立「關白」一職,成為天皇的總代理,實際上就是架空天皇。然而這是破天荒的,因為日本從645年大化改新後,導入了中國的律令制度,對天皇一家以外的臣子給予準天皇的權力,在這個律令體系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原來並沒有「關白」這一「令外官」的官職。

 

另一種方法(沒錯,還是老把戲)就是把女兒嫁給天皇,生下的兒子做繼任天皇,自己成為「外戚」來掌控朝廷。這種政治操作自從藤原氏開創攝關政治以後,便常在日本歷史中上演;建立第一個武家政權的平清盛也參照前例如此效仿,但只爭取到太政大臣的位子,雖然作為臣子來說,已經是最高職位了。要超過平清盛,就必須獲得關白的職位,做天皇的總代理。然而,意外發生的突然,源賴朝的野心隨着女兒的驟逝(建久八年,1197年)而破滅。之後在日本歷史上,武士出身能出任關白做天皇總代理的,已是五百年後的豐臣秀吉了。

源賴朝沒有想到,自己以保障東國武士的土地為基礎建立的鎌倉政權,自己晚年的政策卻與政權的基礎相互背道而馳。以東國武士的觀點來看,不久前他們好不容易舉兵打倒、脫離平家政權的掌握,沒想到他們推舉擁戴的首領結果還是跟以前的平清盛一樣,想要公武合體、向朝廷伸出橄欖枝。深怕剛剛得到的土地再度被收回、深怕最後的結果公武還是同流合污,源賴朝的舉動得罪了那些東國武士(御家人)們。

 

另一方面,一般認為三代將軍源實朝儘管身為鎌倉殿卻很嚮往京都朝廷的貴族生活、文化且更勝於武士。他不僅一直向朝廷靠攏、娶了朝廷公卿坊門信清的女兒──坊門信子為妻子,還喜歡和歌、是一位和歌歌人,甚至編訂一本私人和歌集《金槐和歌集》。此外,聽說他也很愛蹴鞠(踢球)。他的這些行為舉止,使得鎌倉政權越來越向京都朝廷靠近、「公武合體」逐漸成為趨勢。或許看在御家人眼裡,這是無法忍受的情況,認為源氏跟過往的平家沒兩樣,因此不再需要他們,此時剛好有一位與源實朝有深仇大恨的人,便利用其私人恩怨來剷除這位首領。

 

綜觀歷史背後的趨勢,源氏三代滅亡的背後就是「東國王權」(關東獨立派)與「公武合體派」間的勢力消長。關東獨立派的源頭可追溯至天慶二年(939年)平將門於關東舉兵謀反,之後便一直是個亟欲從朝廷獨立的地區;簡單來說,只要關東從朝廷統治底下脫離成為另一獨立集團(或說自治區),朝廷最好不要干涉關東地區的事情,關東地區的事物關東自己決定。針對源氏三代滅亡的原因,學者吉村弘下了一個非常簡潔有力的評論:平家因無法成全武士政治而滅亡,某個層面而言,源氏也是因為離武士政治愈來愈遠,才一下子消聲匿跡的。

 

後續:

建保七年(1219年)源實朝遭到暗殺身亡後,鎌倉暫時對「公武合體」踩下剎車,但也因此有關鎌倉殿的位置要由誰來繼承而處於混亂狀態,而京都方面以後鳥羽天皇為首看見此機會,想見縫插針、趁火打劫,再度收服鎌倉,於承久三年(1221年)引發承久之亂,然而朝廷勢力的反撲竟然被武士鎮壓下去,從此一蹶不振(南北朝時期後醍醐天皇雖有一度建武新政,但是曇花一現),日本國的統治勢力由武士掌握了將近700年,直到慶應三年1014日(公元1867119日)由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統治權力才又收歸天皇所有。

 

 

冷知識:北条氏不當將軍的原因是?

 另外,學者吉村弘還提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筆者也未曾想過的,那就是北条氏為什麼不自己當將軍?從承久之亂的结果來看,北条氏既然有實力打敗天皇,那麼取而代之讓自己成為天皇應當也是輕輕鬆鬆的呀,但是北条氏為什麼沒有這麼做,甚至連將軍的寶座都沒坐上?

 

首先,就是當上天皇的正當性。如同前面提到的,天皇是以天照大神的血統為統治依據,日本自古以來便一直遵守這份傳統,沒人打破過這份血統信仰。因此觀看日本歷史,即使當局者掌握全國權力,但仍不會廢除天皇這個象徵。北条氏只是一般平民,根本沒有成為天皇的正當理由。

 

 

另一方面,可能是礙於御家人的身分。鎌倉幕府的根基是鎌倉殿與御家人間簽訂契約(利益交換)的主從(關係實際上鎌倉殿不過也只是御家人們拱出來的魁儡首領)。北条氏雖然是幕府建立以來的有力御家人,但仍是眾御家人之一,若欲從當中脫穎而出當上將軍,恐怕無法使其他御家人信服並獲得支持。或許知道其他御家人不可能齊心支持北条式,甚至可能又會再次引發一場戰爭,為避免這種結果,所以才沒奢想當上將軍。所以討論之後的结果就是,從京都帶來年幼且與源賴朝有血緣關係的貴族(九條賴經)讓他當名義上的將軍。北条氏則以御家人們的議長身分運籌帷幄。

 

吉村弘還以民族學的觀點來說明:像這種事,即使是現代的日本也隨處可見。例如會出現「他能我不能?」的想法,是在不知不覺間讓「地位」這東西佔據腦海的關係吧。日本人是個不喜歡表現突出之人的民族。這是相當明顯的。當然,地位會隨著實力的累積而有所更動, 但在沒有明顯差別的階段中,表現搶眼是不太能為人所接受的。

 

北条氏從一開始就具有強大的實力,但他並沒有光憑這樣就想當上將軍,這點可謂相當明智。但是,到了鎌倉中後期,北条氏卻藉由世襲幕府中心職位「執權」來強化自己一族的力量,鏟除異己,導致得宗(北条氏嫡家)獨占權力的局面,史稱「得宗專制」;合議制因而崩解,眾御家人被摒除在外。

 

结果,北条氏還是從眾御家人之中脫穎而出了。因此,後醍醐天皇計劃倒幕時,御家人們紛紛背叛,北条家終歸滅亡。

 

參考資料:吉村弘《最會說故事的日本史》、姜健強《另類日本史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