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人物介紹(二):幕府首位皇族將軍──宗尊親王(むねたか しんのう)(上):出生~成為皇族將軍來到鎌倉

 一、 出身

    宗尊親王誕生於四條天皇去世的仁治三年1122日(12421215日),為後嵯峨天皇的第一位皇子。幼名為中書王,母親是藏人木工頭─平棟基的女兒棟子(?~1308)。雖然是後嵯峨天皇即位後生下的第一位男子,但由於母親棟子的出身較低,未能成爲正宮。 

二、 後嵯峨上皇期待之皇子

(一)複雜的猶子關係

    作為後嵯峨天皇的第一位皇子,中書王在幼年時期就被安排與皇室內部多位女院締結猶子關係。誕生不久,中書王被納入後鳥羽院寵愛的─土御門天皇生母─承明門院在子土御門殿,作為猶子與土御門天皇的皇女正親町院覺子一起被撫養。因此,中書王與其他皇女一起受到土御門皇統庇護並成長。後來,宗尊親王的生母平棟子以大嘗會女敘位被授予從三位時,曾參拜過土御門殿;其目的被認爲是拜賀承明門院,由此可見母子都與承明門院有很深的關聯

    寬元二年(1244)正月中書王受封成為親王,接著寶治元年(1247)正月成為後高倉院皇女式乾門院利子的猶子,接受進入持明院殿的入御儀式。接著,寶治二年(1248室町院疇子交換《父子御約契》,舉行前往室町院御所的移御儀式。

(二)被寄予大量領地的皇子

    寬元七年(1249年),式乾門院製作利息讓狀,將從後高倉院那繼承的龐大莊園群(後高倉院領)轉讓給侄女室町院,並指定在室町院去世後由宗尊親王繼承(《室町院遺領置文》)。式乾門院、室町院都沒有繼承其所領的後代,因此如果二人去世,其莊園將全部屬於宗尊親王。此外,後嵯峨天皇也要求宣陽門院將宗尊親王認作猶子並將長講堂指定繼承予其,但遭到拒絕,最終雙方妥協改讓給後深草天皇。另外,由於室町院長壽,宗尊親王也未繼承到後高倉院領。

(三)後嵯峨上皇安排的背後目的

    後嵯峨上皇種種為宗尊親王締結猶子關係和成為大量莊園的指定繼承人等安排,其背後目的究竟為何?

    後嵯峨上皇如此重視宗尊親王並執著於其猶子關係的背景是鎌倉中期不穩定的朝政。後嵯峨天皇即位當時,九條道家、修明門院順德天皇系相關的人士企圖推舉順德天皇的皇子忠成王即位,策劃構建與順德皇統相連的皇統猶子關係。眾所周知,承久之亂後順德天皇與後鳥羽院、土御門院都被流放;這些欲復辟順德天皇系的相關人士對幕府和後嵯峨上皇而言都是潛在的威脅。

    寬元四年(1246)正月後嵯峨天皇讓位給後深草天皇,自己成爲上皇開始院政後,後嵯峨上皇作爲治天之君開始發揮影響力,加強控制複雜的皇室領地分配。同年7月,征夷大將軍九條賴經自鎌倉被遣返,其父親關白九條道家的權勢衰弱,這進一步加強了後嵯峨上皇的權勢。後嵯峨上皇趁勢介入朝廷的各種政務。

    當時後嵯峨上皇最大的隱憂,莫過於因為政治糾葛而不斷分裂的皇統泛濫,導致作爲經濟基礎的莊園統治體制產生動搖,進而喪失本身正統權威。因此後嵯峨上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必須要鞏固自己血統的後代(皇系),需要擁有多位自己血脈的親王以壯大自身皇系成員,如此才有底氣對抗舊勢力順德天皇系。而宗尊親王被接二連三地安排締結猶子關係的時期,正是後嵯峨上皇權力在朝廷開始發揮影響力的時後。

    那麼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後嵯峨上皇選擇宗尊親王?

    最可能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宗尊親王為後嵯峨上皇所生的第一位兒子吧。即便宗尊親王的母親出身低下─但據《吾妻鏡》記載─宗尊親王仍受到後嵯峨天皇「仙洞御鍾愛之一宮」破格的待遇;另外根據《平戶記》記載,宗尊親王的生母棟子也「今上的寵愛逐日更新」。

    在後深草天皇誕生之前,宗尊親王是最有力的王位繼承者,因此爲了以防萬一而未讓其出家;之後後深草天皇、龜山天皇的陸續出生,因此宗尊親王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但後嵯峨天皇仍執意將宗尊親王封為親王,甚至不顧其他皇子的立場,建立了以宗尊親王爲主軸的猶子關係,由此可見後嵯峨上皇希望藉由宗尊親王將後高倉皇統納入後嵯峨皇統的意圖,並作為對抗順德天皇系、解決皇室皇統課題的手段。

    另一方面,將宗尊親王指定為龐大莊園群的繼承人作為無法成為天皇的補償,也可看出後嵯峨上皇確實非常厚愛自己的長子。

三、 被選為第一位皇族親王將軍前往鎌倉

(一)   被選為將軍並前往鎌倉就任的背景原因

    自建長三年(1251年)12月底鎌倉再度爆發一陣騷動並持續到翌年正月7日,這場騷動被認為與遠在京都的前將軍「大殿」藤原賴經在幕後主使進行的最後反抗,不過就結果而言當然是失敗並讓幕府有藉口趁勢廢黜藤原賴嗣將軍職位。建長四年(1252年)正月8,後嵯峨上皇在仙洞御所為宗尊親王舉行元服儀式並授予其三品;此事即被認為是因為與關東鎌倉發生的廢黜藤原賴嗣將軍一事有關而先做準備。接著,220鎌倉方面派出使者前往京都向後嵯峨上皇上奏申請選定皇子擔任將軍並前往鎌倉。

    就幕府而言,自源氏最後的將軍源實朝去世、斷絕血脈之後,便一直很希望朝廷能派遣皇子來鎌倉擔任將軍,因為皇族將軍的到來能夠為幕府賦予崇高的權威,強化政權統治的正當性,對公武合作的關係也有幫助。

    承久之亂之前、第三代將軍源實朝被暗殺後,突然空出的將軍職位成為當下最棘手的問題。為此,當時幕府方面派出代表北条政子上洛和後鳥羽上皇的乳母─院的實權者─藤原兼子共同討論繼承將軍的人選。幕府方面希望能由後鳥羽院的皇子來關東繼承將軍之位,但後鳥羽院並不答應皇子前往鎌倉的承諾,因此改由源賴朝在朝廷的遠親、攝關家出身的藤原賴經擔任將軍前往鎌倉。

    回到現今時局狀況,幕府由於種種因素已將藤原賴經、藤原賴嗣父子驅逐出鎌倉;當時的執權北条時賴不希望─身為藤原將軍的父輩同時身兼攝關家的─九條道家勢力在朝廷持續獨大並能介入幕府政治,故在面對繼任將軍人選問題時將九條攝關家的人選排除,向後嵯峨上皇上奏,希望上皇能將其大皇子或三皇子(後來的龜山天皇)送來鎌倉,取代藤原賴嗣成為新任將軍,實現過往「尼將軍」北条政子的宿願。

    大概是接到燙手山芋的請求,後嵯峨上皇自3月起才開始審議將軍人選問題;35日幕府的六波羅使者前來表示希望由大皇子宗尊親王擔任將軍。這期間過程想必非常煎熬難抉擇,那麼後嵯峨上皇又是怎麼想的呢?

    首要問題為是否要答應幕府的請求?後嵯峨上皇的即位是受到鎌倉北条泰時的支持才當上天皇的,因此後嵯峨上皇對幕府的態度算是友善,因此他不太可能像之前後鳥羽院一樣拒絕幕府的要求。那麼朝廷天皇和幕府方面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皇族將軍」的誕生便應運而生。

    不過前面說明宗尊親王受到後嵯峨上皇的厚愛,那爲什麼後嵯峨上皇這麼輕易地就答應幕府讓宗尊親王前往鎌倉呢?

    自白河天皇以來根據皇室的原則,皇位繼承候選人和同父異母的弟弟被定爲親王,但除此之外的皇子均在幼年出家,這一規定逐漸成為不成文規定。而此原則當然也同樣適用於包括後嵯峨天皇在內當時的皇族。不過前面也提到了,或許是因為宗尊親王為後嵯峨上皇所生的第一位兒子,在寬元元年(1243年)後深草天皇誕生之前,宗尊親王是最有力的王位繼承者,因此爲了以防萬一而未讓其出家。但之後西園寺家出身的大宮院姞子陸續生下久仁(後深草天皇)、恆仁(龜山天皇)等皇子;由於宗尊親王的生母棟子並非高貴的出身因此其無緣繼承王位,宗尊雖稱作親王,但實際上完全喪失了繼承王位的可能性(皇子在俗),未來發展勢必有一定的侷限。宗尊親王沒有出家或臣籍下降,所以派遣宗尊親王成爲東國之主的鎌倉將軍是既能夠給足幕府面子且傷害最低的選擇;不僅成全幕府方面的要求,對後嵯峨皇統來說也是有利的。

    就這樣首位皇族將軍的人選塵埃落定。317日後嵯峨上皇才正式決議由宗尊親王擔任繼任將軍前往鎌倉,並於319日從仙洞御所出發。

(二)   初到鎌倉

    建長四年(1252年)319作爲首位皇族將軍前往鎌倉。對於廢除將軍九條賴嗣的執權北条時賴和北条重時等人來說,接受皇族將軍是幕府的宿願。與過去後鳥羽院對皇子前往鎌倉採取強硬反對態度時不同,此次後嵯峨上皇同意幕府的意思,非常迅速決定前往鎌倉。歷經兩代攝關將軍的九條家從此開始走向衰敗,取而代之的是已經作爲親北条氏派的西園寺家。後深草、龜山兩位天皇的外祖父西園寺實氏後來就任太政大臣,並代替落馬的九條道家成爲關東申次。

    41,宗尊親王一行抵達鎌倉,進入北条時賴宅邸。43,接到了前將軍14歲的藤原賴嗣歸洛的消息;45日收到了將宗尊親王任命爲征夷大將軍的宣旨,就此「皇族將軍」正式誕生!當時宗尊親王不過是剛滿10歲的兒童而已。正如《增鏡》的記述:「至今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例子」一樣,似乎帶着一些驚訝迎接此事。414前往鶴岡八幡宮進行第一次參拜以及政所始、弓始、評定始、乘馬始等一系列開設儀式,開始了作爲將軍的正式生活。

《增鏡》紀錄:「對院裏的傭人應該有一套。但是,突然間,一味地擺出一副官架子,真是不好意思。」

「如果真是自暴自棄的話,就比這個更好了,有什麼事嗎?」巧妙地表現了當時宗尊親王一行的情況。

    據悉,宗尊親王前往鎌倉時,有近衛左中將藤原隆茂、式乾門院藏人藤原重房、左近大夫石川新兵衛源宗忠等3名近侍隨行。其中藤原重房後來成爲上杉氏之祖,後代則與足利家結為姻緣,並生下室町幕府初代將軍足利尊氏及其弟弟足利直義。

    由於幕府相當重視首位皇族將軍,因此對於宗尊親王的待遇相當慎重;首先,幕府為迎接宗尊親王的到來立即著手建造將軍御所,在此之前,宗尊親王先居住於北条時賴宅邸作為御座所;建長四年(12521111御所竣工後,宗尊親王從北条時賴宅邸搬遷過去。另外不知是什麼原因─或許是年紀還小抵抗力尚差,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來到鎌倉的第一年就生病,而幕府當然非常謹慎處置;不僅積極為其治療,也安排法師(隆弁)、陰陽師為其祈禱痊癒。

        此外,幕府還專門從北条一門及御家人中抽調人手,設立了格子番使其成為將軍御所內的番眾。正嘉元年1257年,幕府又效仿院御所設置了廂番,其番頭從公卿、殿上人中選拔而出,而番眾則從出身名門的御家人中選拔。

    而執權北条時賴也相當關心宗尊親王;其於建長六年(1254)閏51來到宗尊親王的御所,一起參加酒宴。康元元年(12567北条時賴則邀請宗尊親王到位於山之內─以自己為開基─的最明寺來,舉行禮佛和音樂、和歌會等活動,當天宗尊親王甚至在那裏停留一晚。北条時賴在撫慰宗尊親王的同時,可能也是要讓他見識見識東國武士的生活。同年11月,北条時賴以蘭溪道隆爲戒師,在最明寺出家。法名覺悟道崇,將執權職位讓給了北条長時。

    從以上幕府的種種作為看,幕府在各方面對於第一位到來的皇族將軍可說是相當敬重。

    在鎌倉已生活一陣子較熟悉環境後,宗尊親王作為鎌倉將軍參加了許許多多的宗教活動,如:正嘉元年(1257的大慈寺供養;正嘉二年(1258年)參加長達六天五夜的伊豆二所權現、三島神社參拜、勝長壽院供養活動等。正嘉三年(1259)正月幕府做出讓宗尊親王上洛的決定;自從10歲時離開京都至今已過7年,宗尊親王想必很思念京都,因此聽聞此消息的宗尊親王大爲高興。然而,此次上洛之行以去年8月大風暴引發的各國大災爲由被延期。不難想象,上洛延期對宗尊親王來說必定很失望,恐怕是第一次對幕府感到痛恨、難過的事情。

    文應元年(126025日,岡屋關白近衛兼經的女兒宰子作爲北条時賴的猶子來到鎌倉。緊接著於321,舉行了與近衛宰子的婚禮,近衛宰子正式成為將軍正室,並稱其為「御息所」。同月27日舉行了露顯儀式。當時的宗尊親王年僅19歲、其正室近衛宰子20歲。

鎌倉時代最慘重的飢荒──寬喜大饑饉

 一、 前言

寬喜饑荒是指從寬喜二年(1230年)到寬喜三年(1231年)期間發生的大饑荒。《百煉抄》評價說,此次饑荒堪稱「自治承(1180年源平合戰)以來最嚴重的饑荒」。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饑荒並不是突發性的,其實從數年前起,便有氣候異常導致收成銳減以及一些不尋常的風水徵兆的紀錄。

例如:嘉祿三年(1227) 便曾有過飢荒的紀錄。 

《吾妻鏡》嘉祿三年(1227) 52條記載:

嘉祿三年(1227)五月小二日戊辰。造伊勢太神宮役夫工米事。諸國飢饉。疲民難致合期弁之趣。奏聞既畢。被待勅答之處。御杣用途及闕如之由。使等愁訴之間。於武州分駿河伊豆兩國役等者。召出擧御沙汰訖。至利分者。可募濟物之旨。今日被仰使等云云。

 嘉祿三年(1227) 52記錄:這一年朝廷爲了伊勢神宮的式年遷宮儀式,向各國徵收了特別稅(造伊勢太神宮役夫工米事),但是由於各國飢荒蔓延,飢餓的百姓無法如期繳納,因此向朝廷上奏。在等待答覆的期間,徵收木材作為納稅的差使也因為收到的木材不足(御杣)而愁眉苦臉。武州(北条泰時)命令其所屬知行國─駿河和伊豆兩國出舉()米;其所出舉米的利息由向朝廷奉納的供物──國衙充當,以降低百姓的困擾。

 

另外還有以下紀錄:

l  安貞二年(1228年)720日~21日:由於風吹雨澤(大風雨)導致洪水泛濫,京都鴨川氾濫和近江發生水災。

l  安貞二年(1228年)1121日:大風把京都和鎌倉的樹木吹斷並打破房屋。

l  安貞三年35日(舊暦1229331日):由於持續的天災和飢饉,甚至更改年號為寬喜,祈求天下風調雨順。不過事後看來並沒有效。

 

古代的農作物生產技術不向現代一樣發達而生產力穩定;雖然氣候異常造成農作物生產下降實屬「天災」,但當局者若未對此即時採取對策因應,那麼便會造成飢荒「人禍」。那麼我們廢話不多說,趕緊進入正題介紹此次飢荒的情形。

 

二、 寬喜大饑饉

()寬喜二年(1230年)

年號更替後的第二年寬喜二年(1230年)氣候仍不正常。

《吾妻鏡》記載,同年69(舊曆*1230720日、相當西元*727日),美濃國播田莊(現岐阜縣大垣市)及武藏國金子鄉(現埼玉縣入間市)遭遇降雪異常的天氣記錄,之後各地多雨冷夏。

716(舊曆825日、相當公曆91日)早有霜降,幾乎陷入冬天的嚴寒之中;86(舊曆914日、相當於西元921日)下午發生大洪水,導致河邊的民居流失,導致多人溺水身亡;接著88又遭到颱風襲擊,隨後又強烈寒害接踵而來,對農作物收成造成巨大損害,「草木枯萎,猶如冬天。稼穀(農作物)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同年的冬天變成了極端的暖冬,種植作物的生產也受到影響。

*舊曆: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西元:此處西元是指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

 另外,藤原定家的日記《明月記》在當年11也記錄了當年天氣異常的狀況:「近來坊間傳聞,諸國各處的麥子長勢喜人,適宜食用,我對此深表懷疑。今日我親眼見到麥子結穗,彷彿置身三月間;聽聞今年的草木與往年大有不同,櫻花還沒到花期便猝然綻放,竹筍也冒了出來,還有很多人用它來果腹。」

另外,其他史料還記載到,1230年夏季降霜降雨致使農作物無法成熟;12時竟聽見蟋蟀鳴叫、隨處可見幼雀與麥穗以及布穀鳥的啼鳴不絕於耳;1218日前所未有地聽到蟬鳴……等。

簡言之,本該在3月下旬到5月上旬左右可以看到的麥穗卻在11月下旬到1月上旬出現;本該在夏季見到的景象、聽到的鳥叫蟬鳴卻在1112月出現。亦即原本的夏季卻如冬天一樣異常寒冷;原本的冬天卻如春夏天般溫暖。

以上許多史料記載的種種跡象均表明當年度氣候異常的現象,而此異象所導致的後果在隔年爆發──即饑荒。

 

()寬喜三年(1231年)

1.飢荒情形

正因為1230年糧食收成銳減,第二年才會爆發如此慘烈的饑荒。

據記載,寬喜三年(1231年)春天,由於當年度僅存少量的儲備糧食被吃光且農作尚未收成因此陷入飢荒狀態─即所謂的「春荒」,各地接連出現餓死的人。

這年雖然不再像去年一樣是寒冷的夏天,在夏末時節饑荒的情形也減輕了;然而,相反的是今年是酷暑乾旱之年,再加上前一年饑荒所導致的稻種不足而無法種植,造成了更嚴重的惡性循環。據悉,此次大饑荒一直持續到8月份,餓死者的屍體隨處可見。 

另外,《明月記》也記載這一9北陸道和四國農作物歉收;次年寬喜四年(1232年)7餓死者的屍臭蔓延到藤原定家的宅邸,另外自己的所領伊勢國也出現很多死亡者,導致收入停滯的情況。 

特別是,在京都、鎌倉等地,流民聚集在一起,市上擠滿了餓死者。在大饑荒中,京都市內竟然有人拉幫結夥前往富豪家中蹭吃蹭喝,甚至強行借走錢糧,然後再私下分配。

在當時的情況下,已有不少人對次年農作物的收成情況喪失了信心。《民經記》裡也有記載稱,「明年應該也是饑荒」,在麥種的價格升至「一石二斗米可換三斗麥種」的地步後,不僅是大米,麥子也陷入供應危機。另一方面,幕府一邊發放儲備糧食緩減飢餓情形,另一邊於鶴岡八幡宮進行國土豐收祈禱,祈求神明的力量能帶來改變。

饑荒一直持續到貞永元年(1232),即便到了當年5,京都的鴨川河原地區也仍然是餓殍滿地。這一年的42日(舊暦1232423日)為祈求改運,將年號改元爲貞永。不過之後,氣候似乎仍持續不穩定,國內處於荒廢狀態。

 

()飢荒慘況

廣橋經光《民經記》的內容紀錄下了當時的慘況。 

313日:牢獄中的囚犯因食物短缺已精疲力竭。

46日:餓殍遍地。

53日:每町基本上都有一二個被拋棄的孩子。

64日:經過這段時間連日的大雨後,鴨川水位暴漲,已淹沒兩岸;原本棄置於川原的死屍在兩岸堆積成山

71日:今夜天皇外出至持明院殿忌方向,而後聽聞大宮大路屍橫遍野,其情形已無法用語言形容天皇行幸時擡轎子的供奉人也因饑餓無力缺乏人手,於是命令由六波羅的武士臨時替補。在京都舉辦的儀式上,如果有供品,就會被飢餓的人搶走。 

《立川寺年代記》在「寬喜三年夏季,全國饑僅蔓延」一篇中寫道:「人們開始食用平時視為禁忌的牛馬肉;全天下的人口少了三分之一。」

 

()朝廷方面的狀況

不過,民眾受苦歸民眾受苦,京都的貴族卻依然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12314,秀仁親王御所成立的慶祝儀式在內廷舉行,有兩三個下人從東邊公卿座位前的樓梯爬到御殿,想要偷走座前的食物,結果他們被庭上的侍者從勾欄上推下、逮捕、趕走。即便在很遠的地方,這些下人的叫喊聲依然清晰入耳。當時的貴族似乎對全國饑荒引起的飢餓吶喊早已司空見慣。記錄下此事的廣橋經光,在《民經記》這一日的內容中,寫下自己的感想:「社會十分不安穩。」

然而,距此兩個月之後,秦久清為了滿足中宮九條尊子(藻璧門院)產後的願望,在北野的右近馬場舉辦了賽馬大會。此時的情況與以前有些許不同。當時九條尊子的父親九條道家及外祖父西園寺公經都參加了大會,但是由於前來觀賞大會的車馬多到影響了賽馬的地步;雖然前面一兩個人成功出發了,但是侍從卻落馬了,於是最終只得終止比賽。對此,廣橋經光自問:「在這遍地屍骸的饑荒時期賽馬,是否有違神明的意志?」 

與前面所敘述一般普羅大眾挨餓的慘況相比,當時貴族們似乎活在平行世界,不受飢荒所影響,甚至未有反省跡象,不曾感受到一絲民不聊生,並減少開支。更加印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話。

 

()其他異常紀錄

此外,在《立川寺年代記》「寬喜三年夏季,全國饑僅蔓延」這篇記載中,還有一處記述引人注目,即「各國大鼠大量繁殖,吞盡五穀雜糧」,不過文章中並未寫明鼠類數量暴增的原因,這或許與每60年至120年才開花結果的竹實有關。

《民經記》也記載了鼠類過度繁殖一事,據說就是因為山中的竹子結果後,鼠類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因而鼠群得以大肆繁殖。然而,當鼠群過度繁殖後,竹實已不能滿足其日常需要,於是鼠群便將目標轉向農作物。

 

()小結

寬喜饑饉簡單來說,是由於寬喜三年(1231年)的春天、夏天異常寒冷,而秋冬兩季卻異常溫暖;四季的規律完全打亂,節奏整個大延後(冬季延長到78月、夏季延後到1112);如此氣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進而導致第二年的飢荒。 

另由同一時期的史料記載可知,從1227年開始一直到1239年為止,氣候一直不穩定,常有天災發生導致飢荒等人口死亡情形。

 

三、 當局者之對應

(一)朝廷方面

面對這樣的大饑荒,當政者朝廷也並非毫無作為。撇除「鼓勵農業生產」這種隔靴搔癢、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措施,朝廷還提倡人們不要用麥子代替草料餵牛馬,以確保擁有足夠的食物供應,也開倉發放稻穀供飢民。不過朝廷是否真的實施這些政策,以及這些政策的成效仍有待商榷。 

另外朝廷於寬喜二年(1230)6月下令每石米定價為一貫錢,西國方面遵照執行。希望控制飛漲的米價。不過政策的對象只能觸及有能力購買大米的人,似乎無法確實解決飢餓問題。

 

(二)幕府方面

1.  發放儲備糧擊出舉*

安貞元年(1227年)曾經歷過飢荒的北条泰時,這次在面對飢荒時更能熟悉以對。寬喜三年(1231年)319日,得知今年遭遇飢荒、農民餓死的北条泰時命令其所屬知行國伊豆、駿河的農民發放出舉米給饑民。之後似乎也多次要求有德人*提供出舉大米的要求。寬喜四年(1232年)39日下令伊豆國仁科莊的莊民出舉大米三十石。當然,這種情況也是以北条泰時作為擔保人保證償還利息。考慮到勿過分介入當地社會的經濟流通,同時兼顧當地有德人士和貧困階層都能獲益的方法,北条泰時的救濟方案在當地受到歡迎。

也因為伊豆、駿河國是北条泰時所管轄,他才能在那放開手執行如此彈性的撫民政策。據《吾妻鏡》1113日的紀錄,伊豆、駿河二國爲救濟貧民而執行的大米總計高達九千石。另外,到了天福元年(1233年)甚至還宣佈寬喜二年(1230)8月以前出舉的利息全部減半。

P.S出舉:日本中世時代一種有償(利息)借貸的制度。根據律令由政府借給稻種,但必須歸還另外等量的利息。公家出舉利息額度最高50%限額;私人出舉利率是100%額度。

P.S有德人:發放大米給民眾的人。 

不過,飢荒的根本問題是農作物生產量降低。日本學者上橫手雅敬在《北条泰時》中評論:「全國各地分散著莊園,被其封建框架所阻攔,商品無法隨意流通。北条泰時的權力也未能滲透到複雜的兩雄機構內部,無法實施統一威信的社會政策。北条泰時針對飢荒的對策施行範圍也並非整個幕府統治地區,而是僅限於北条泰時個人的統治地區。」要一直到之後第八代執權北条時宗時期,莊園的生產力在鎌倉時代最大,流通也得到了整頓。

 

2.  暫時允許人身買賣制度

飢荒時期,由於挨餓生活困苦,一般民眾不得不侍奉有錢人家,更常發生逼不得已賣掉妻兒甚至連自己都賣掉的情況。農民的流失導致農村的荒廢,這是動搖徵收年貢的朝廷和鎌倉幕府財政也是社會大問題。 

因此北条泰時限時允許之前禁止的人身買賣制度。此次限時開放政策,除了減輕民眾一般生計問題外,也是為了避免救濟民眾的有德者也陷入經濟困境的對策。

因為雖然是在饑荒時期被有錢人家以低價被購買,但之後在要贖回身時是依照當時的價格(通常是上漲)進行贖回。據推測,這是為了照顧那些依據幕府命令放棄債務和利息或向民眾釋放大米的有德人們,避免他們因為協助幕府救助民衆卻白白被幕府拗而蒙受損失,補償給他們的一種手段。 

不過這個於饑荒時期實施的暫時允許人身買賣制度於延應元年(1239)宣佈恢復禁止。因此1239年被視為飢荒情形已經緩解的時期。因此前面的小結才會說1220年代開始的氣候異常導致飢荒情形發生10餘年後似乎畫下句點。

 

3.  縮衣節食

依據藤原定家的《明月記》記錄,據聞在大饑荒中,執權北條泰時命令御家人們全部必須減少自己的日常飲食。鑒於《吾妻鏡》之前就寫過幕府明令禁止御家人過奢侈的生活,所以藤原定家所述的這段傳聞多半屬實。不過,如果該傳聞有虛,那麼想必也是那些祈求能有代替尋歡作樂酒池肉林的朝廷和貴族的當政者出現之人所編造的吧。

4.  禁止石合戰

前年,鎌倉幕府北条泰時方面以擾亂風紀爲由,禁止各方進行石合戰,但隨着饑荒的發生,引起京都民眾的不滿,鎌倉幕府禁止作爲神佛祭禮活動進行石合戰。因此,北条泰時放鬆了石合戰的禁令。

 

與朝廷的措施相比之下,幕府的措施反倒更加切實有效。日本學者山本幸司評論道:在經過承久之亂後,此時的幕府已經成為能夠代替朝廷秉「公」行政的機構。

另外,影響後世深遠的武家第一部法律《御成敗式目》制定的背景據說也是因為寬喜饑饉而來的。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