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
北条時房於源平合戰開始前5年的1175年出生;與哥哥北条義時相差12歲,與姐姐北条政子相差18歲,算是活躍於源平合戰年代的武士們的次世代。
北条時房的母親名字未被留下,可能是因為出身於身份低下的家族,與被選為北条氏繼承人的嫡子、牧之方的兒子北条政範不同,因此也沒有資格繼承北条氏家督。
(二)嶄露頭角
文治五年(1189年)奧州合戰前,由三浦氏當主三浦義澄的弟弟佐原義連爲烏帽子親*元服,名字爲北条時連。同年,參與奧州合戰。
建久十年(1199年)源賴朝逝世,源賴家成爲第二代鎌倉殿後,因精通蹴鞠而受到源賴家喜愛並成爲其親信隨從。當時,爲了成爲京都朝廷也認可的武家政權,積極引進京都的文化,過去曾侍奉後白河法皇的平知康也作爲源賴家進行蹴鞠的對象而侍奉在側;所謂上行下效,在源賴家帶領風潮下,京都文化在鎌倉逐漸發揚。受到源賴家的啟發,北条時連靈活地掌握蹴鞠技巧與吟詠和歌等京都方面的文化,因此獲得源賴家的信任。另外,當時源賴家與既是監護人(乳母父)兼岳父家的比企氏非常親近,也因此幕府內二大爭奪權力的北条氏與比企氏的關係逐漸緊繃。北条時連雖然出身北条氏,但是不僅與鎌倉殿源賴家擁有良好關係,也與侍奉源賴家的比企氏保持友好關係,和比企能員的兒子們打成一片,反而與自己家族北条一門相去甚遠,看似特立獨行。
建仁三年(1203年)幕府二大有力御家人的戰爭終於爆發(比企能員之變)並在短短一天內結束,其結果是比企氏戰敗被消滅、二代鎌倉殿源賴家也被流放至伊豆幽閉,然而身為鎌倉殿親信的北条時房並未受到牽連處罰;從事變的結果來看,有觀點認為北条時房是北条氏安插在源賴家身邊、在事變中擔任間諜的角色,但過於陰謀且毫無根據,筆者認為基於人之常情,北条氏當然不會處罰自家人可能比較合理。
比企能員之變後,源實朝被推舉為第三代鎌倉殿;在源實朝時期,北条時房成爲鎌倉寺社奉行的一員,負責將軍寺社巡禮供奉等事務,建仁三年(1203年)12月擔任幕府營中奉行(御所奉行),開始逐漸參與幕政,並在家族北条氏一門中成為第二台柱。
題外話,建仁二年(1202年)北条時連改名爲北条時房。關於北条時連改名的經過,據說是平知康指出「時連」的「連」會讓人聯想到錢的單位「貫」,給人不好的印象,因此聽到平知康言論的源賴家便提議北条時連改名。
*烏帽子親:武家男子舉行成人儀式「元服」時,為成年男子戴烏帽子(「烏帽子子」)、起名之長者。「鳥帽子親」往往會充當「烏帽子子」在社會上的庇護者。
(三)與哥哥北条義時共同掌握權力的家族第二男性
1.與哥哥聯手
目前為止仍無官無位的北条時房,於元久二年(1205年)3月28日被任命爲主殿權助、4月10日被任命爲式部少丞。同年6月爆發畠山重忠之亂中,與哥哥北条義時共同反對父親北条時政圍剿畠山重忠,但最後仍奉父親命令,擔任關戶大將軍出征討伐畠山重忠。畠山重忠之亂結束不久後(同年)又爆發牧氏事件,北条氏的大家長北条時政下臺;8月9日的臨時除目敘爵上,北条時房被任命為遠江守。同年9月21日調任駿河守。承元四年(1210年)正月14日調任武藏守,而此時哥哥北条義時擔任相模守,北条氏二兄弟掌握幕府的樞要國相模、武藏二國的國務,北条時房的地位也僅次於哥哥北条義時。此外,承元三年(1209年),哥哥北条義時將其與大江廣元的兒子源親廣加入將軍政所下文別當*,與幕府元老們一同合議決定幕府重大決策。
建歷三年(1213年),北条時房也參加了討伐和田義盛的和田合戰;和姪子北条泰時在若宮大路上與和田軍主力展開激戰,最後擊退敵人取得戰功;戰後因功勳而拜領上總國飯富莊園。
*將軍政所下文別當:當時除了北条時房、源親廣外,還有原本的成員北条義時、大江廣元、安達景盛,合計5名。
2.與哥哥競爭的影子
然而北条時房與哥哥北条義時實際上是否真如前述都是保持合作的關係,仍有待商榷。與北条義時不同,北条時房擁有較豐富的在京經驗,並熟習京都的教養文化,其蹴鞠技術甚至獲得蹴鞠長者後鳥羽上皇的稱讚;其屬性較偏向於「在京武士」。與幾乎待在鎌倉、屬性較偏「在地武士」的哥哥北条義時可說是截然不同的類型。
另外從史料中仍可窺見二人之間相互競爭的影子;而這在其他御家人族內也有類似的情形。例如:據《吾妻鏡》建保二年(1214年)4月27日條記載,「武州」請求將軍源實朝推薦其敘「三位」。
如前述,時任「武州(武藏守)」是北条時房。與正五位下的兄長北条義時相比,北条時房期待的官位遠遠超過北条義時。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三位是相當於公卿的高位,不應認為「武州」是北条時房。
另外再往後看,更有趣的是《吾妻鏡》承久二年(1220年)1月14日條中關於北条時房次子北条時村和三子北条資時出家的記錄。此二人出家事出突然,令人十分疑惑。年輕人出家,往往並非出於修行佛道目的,大多為贖罪或自證清白。而次
子北条時村的名字中有「村」,因此三浦義村很有可能是北条時村的烏帽子親。換言之,北条時村的後盾很有可能是可與北条義時對抗的有力御家人。或許正是這樣的緣故使北条時村做出了諸如反北条義時的危險舉動,結果陷入了不得不出家的困境。
(四)承久之亂中的作用
建保六年(1218年),幕府為向朝廷迎請皇子東至鎌倉作為源實朝的繼任鎌倉殿,以解決源實朝無法生育子嗣繼承鎌倉殿的問題(注意此時源實朝還未被暗殺),故以北条政子為代表上京向朝廷交涉,其中也派遣北条時房隨行前往,以輔佐缺乏上京經驗的姊姊北条政子。此次上京,北条時房在朝廷院御所舉辦的蹴鞠會上展現出絕佳的蹴鞠技巧而受到後鳥羽上皇的稱讚,並給其留下不錯的印象。
然而世事難料,建保七年(1219年)1月27日源實朝被暗殺,幕府方面突然陷入混亂。作為武士政權之首的鎌倉殿(先不論其是否握有實權)位置突然空出,恐怕導致御家人對權力渴望而引發騷動,因此為避免關東政權的動亂崩塌,必須盡快穩定局面,確認鎌倉殿的人選。而當時幕府高層想到的解決之道,便是延續去年源實朝的政策,迎接朝廷皇子東至鎌倉繼任鎌倉殿。因此3月15日,幕府派出北条時房代表幕府與朝廷進行交涉,據說還帶了千騎兵馬上京,令後鳥羽上皇甚是詫異。另外,由此可知幕府二次迎接親王的原因和北条時房二次上京的原因不同,其差異來自源實朝被暗殺。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同年6月3日終於發佈由九條道家2歲的兒子三寅(藤原賴經)下向鎌倉繼任鎌倉殿的宣旨,並於6月25日由北条時房、北条泰時、三浦義村等人護送其返回鎌倉。
時間快轉到承久之亂爆發的承久三年(1221年),北条時房與姪子北条泰時一起帶兵途經東海道上洛鎮壓。承久之亂後為處理戰後事宜,幕府借重其豐富的在京經驗,派其和北条泰時一起留在京都,成爲第一代南方六波羅探題,作為幕府在西國的代表,就近監視朝廷、統治西國。
(五)與侄子之競合
元仁元年(1224年)6月13日哥哥北条義時突然逝世,北条時房較北条泰時晚了2日於6月19日才從京都出發返回鎌倉。《吾妻鏡》記載,二人於6月26日共同進入鎌倉,6月28日二人於北条政子宅邸、在大江廣元在場之下被任命爲「軍營御後見」,實際上就是第一代的連署。7月中旬鎌倉時有騷動情形(伊賀氏之亂),到了閏7月1日,北条泰時受到姑姑北条政子的支持而當上幕府第三代執權。
不過,到了隔年元仁二年(1225年)元旦垸飯儀式之後,北条時房於便離開鎌倉上洛返京,其實際原因不明;或許身為家族老二、實力僅次於北条義時的北条時房,看到由比自己小8歲且僅是北条義時庶子(非正室所生)的北条泰時擔任掌握幕府最高權力的執權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因此表達抗議;也或許是為了避免兩者衝突、王不見王,與其在鎌倉鬥爭權力,不如回到自己熟悉的京都、獨霸一方,才是對雙方最好的相處方法;又或許單純是與北条泰時聯手維持幕府統治穩定,代表幕府前往京都維持西方勢力穩定。
然而幕府元老大江廣元及北条政子分別於同年7月、8月相繼離世,北条時房再次回到鎌倉,正式就任輔佐執權的連署,與北条泰時共同在鎌倉處理政務。嘉祿元年(1225年)年末,北条泰時仿效十三人合議制選定熟悉證物且資歷較老之御家人組成評定眾,當中成員北条氏僅二名,即北条泰時和叔叔北条時房二人;可見北条泰時尊重叔叔的權勢,將其一同納入幕府核心權力當中。
然而設立評定眾的同時,還發生了一則意外小衝突。同年的12月20日在北条泰時主導下,決議將御所搬遷至宇都宮辻子處;隔天開始評定會議時,北条泰時宣佈今後所有的賞罰都由自己決定;然而到了23日,北条時房突然藉口生病,缺席29日藤原賴經的元服儀式。看起來並非單純的生病,貌似是對北条泰時反抗之意存在。
*評定眾:幕府的營運及御家人的訴訟審理都必須交由評定眾合議決定,成員由中原師員、中条家長、三浦義村、二階堂行村、二階堂行盛、町野康俊(三善康俊)、矢野倫重(三善倫重)、後藤基綱、太田康連(三善康連)、佐藤業時、斎藤長定以及北条泰時和北条時房共13人組成。
貞永元年(1232年)鎌倉殿藤原賴經被授予從三位,可以開設政所後,與北条泰時一起就任政所別當,然而北条泰時把別當首長的地位讓給了叔叔北条時房。
另外還有一則有名的軼事。延應元年(1239年)4月,北条時房舉辦酒宴之際,即便聽到北条泰時病重岌岌可危的消息後仍繼續舉辦,甚至沒有派遣使者去探望。周圍的宿老見狀後當然很疑惑地質問北条時房:「北条泰時如此危急,你爲什麼還能如此輕鬆舉辦酒宴?」北条時房回答道:「那是因爲統率御家人的北条泰時還活著,所以我才能快樂舉辦酒宴;如果北条泰時真的去世,那麼連酒宴都不能舉辦了。」
關於此事件的解讀,有人解讀為北条時房對北条泰時擁有深厚的信任,信任雙方共同建立的「兩執權體制」;然而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在別人痛苦之時,自己卻在一旁玩樂,客觀來說看不出二人有唇亡齒寒、同舟共濟的精神存在,反倒是有點幸災樂禍的意味存在。
關於北条時房與北条泰時的關係,日本學者石井清文評論:「二人既是最佳搭檔,也是彼此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筆者也認為二人是亦敵亦友的叔姪關係。
延應二年(1240年)北条時房逝世,享年66歲。北条時房去世後,連署一職空缺直到寶治元年(1247年)由其外甥北条重時就任。
北条時房死後,北条泰時排除擔任六波羅探題的北条時房長子北条時盛(佐介家的祖),重用自己的女婿四子北条朝直(大佛家之祖),分化北条時房流系以謀求自己家族流(亦即之後的得宗家)的穩定化。
(六)被分化的後代──北条時房的兒子發展
北条時房有7名兒子,其中長子北条時盛和四子北条朝直較有勢力。
貞應三年(1224年)父親北条時房就任連署返回鎌倉,其六波羅探題位缺便由長子北条時盛接手,於6月29日從鎌倉出發上京;北条時盛與擔任六波羅探題北方的北条泰時兒子北条時氏和北条泰時的弟弟北条重時共同負責西國統治。
仁治元年(1240年)1月24日北条時房去世,1月29日返回鎌倉,7月9日再次返京。據悉,北条時盛向幕府申請,希望留在鎌倉就任連署輔佐執權,但被北条泰時拒絕了。其背景是,與弟弟北條朝直之間圍繞時房流北條的家政權發生了矛盾。本來擔任六波羅探題多年、成績優良的北条時盛就任連署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據說北条時盛的家族在與弟弟北条朝直的家族(大佛流)的「政治鬥爭」中敗北,因此被排除在政治舞臺之外。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和長期與北条時房競爭的北条泰時分裂北条時房流的政策有關。北條泰時雖然與叔叔北条時房合作,但這是逼不得已的,因為其乃家族長輩,不得不尊重其地位,因此仍必須時時防範其政治影響力。因此在北条時房死後,北條泰時排除希望成爲繼承人的長子北条時盛,反而重用北条朝直,除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還授予其最重要的知行國武藏守一職,藉此分裂北条時房流,以穩定自家流系(即後來的得宗家)。不過,北条朝直似乎也對北条泰時女兒的婚姻抱持消極態度。北条朝直的正室為伊賀光宗的女兒;嘉祿二年(1226年)2月,北条朝直經常被父母勸說再娶執權北条泰時的女兒為正室,但21歲無官無位的北条朝直拒絕與愛妻離婚,持續拒絕與北条泰時的女兒結婚(《明月記》2月22日條)。到了下個月,北条朝直仍然違抗執權北条泰時和父親北条時房的意願,對與正妻的離別感到非常難過,甚至開始準備出家。雖然之後也持續抵抗,然而直到5年後的寬喜三年(1231年)4月,《吾妻鏡》中記載北条朝直的正室北条泰時的女兒生下了男嬰的記述;由此可見,北条朝直最終還是屈服於北条泰時和父親的壓力之下。
這樣,在優待北条朝直的同時,被指定爲北条時房繼承人的長子北条時盛被冷遇,北条時房流就此分裂,可以對抗北条泰時的北条時房系統終究成爲北条氏的旁支流。
然而北条時盛仍然沒有放棄繼承人的地位;仁治三年(1242年)5月12日北条時盛被解除六波羅探題南方的職務,返回鎌倉;同年6月突然出家法號「勝圓」,此後一直與幕政保持距離,完全不參與幕政,其後代子孫便逐漸沒落。
事實上,仁治三年(1242年)5月12日北条泰時病危的消息傳到六波羅探題的時候,北条泰時下令只允許六波羅探題北方的北条重時返回鎌倉,但北条時盛希望在北条泰時死後獲得連署一職擅自返回鎌倉,仍然遭到了幕府的拒絕(極有可能是北条泰時的意思)。此後北条時盛的後代也漸漸遠離幕府的中樞。
另一方面,成爲北条時房繼承人的北条朝直則持續參與了幕政,直到第7代執權的北条政村時代爲止,作爲元老輔佐執權;但是由於害怕變成對抗執權的存在、妨礙得宗家,始終未擔任連署和寄合衆等幕府重要職務。
北条朝直的兒子北条宣時在第9代執權北条貞時期就任連署,時隔約半個世紀後才又獲得與北条時房相同的地位。然而也是元寇侵日快要結束的時候。而北条宣時之子北条宗宣終於就任第11代執權,但是此次接任執權是因為第9代執權北条貞時期患病,在兒子北条高時接手爲止期間過度的執權,且此時幕府實權掌握在內管領長崎圓喜手中,因此不到1年就辭職了。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承久之亂》(坂井孝一,江蘇人民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