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第一代將軍源賴朝死亡原因之謎

 鎌倉時代歷史史書《吾妻鏡》在建曆二年(1212)228日記載:

「相摸國相摸河橋數ケ間朽損。可被加修理之由。義村申之。如相州。廣元朝臣。善信有群議。去建久九年。重成法師新造之。遂供養之日。爲結縁之。故 將軍家渡御。及還路有御落馬。不經幾程薨給畢。重成法師又逢殃。旁非吉事。今更強雖不有再興。何事之有哉之趣一同之旨。申御前之處。仰云。故 將軍家薨御者。執武家權柄二十年。令極官位給後御事也。重成法師者。依己之不義。蒙天譴歟。全非橋建立之過。此上一切不可稱不吉。有彼橋。爲二所御參詣要路。無民庶往反之煩。其利非一。不顛倒以前。早可加修復之旨。被仰出云々。」

 

內容大意如下:(1212) 相模川的橋*(現今神奈川縣茅ヶ崎市)損壞了,居民們感到不方便,因此有意修復重造之。但是鑒於1198(建久九年)源賴朝當時前來相模川參加妻子北条政子的妹夫稻毛三郎重成為其亡妻建造新落成的橋供養儀式,然而在過橋返回途中,從馬上摔下來,不久便去世了,稻毛重成也跟著離世,因此這座橋本身無可避免的成為不祥的象徵。但是爲了減少居民的不便,決定建造一座新橋。

 

源賴朝貴為開創武家政權、建立幕府之第一代將軍,然該時代之官方史書竟未記載其死亡相關事蹟,不僅如此,賴朝死前的3年期間,史書竟然也是空白未記錄,此點非常不自然也令人費解;而直到13年後的某一日,才無意間以回憶的形式講到源賴朝死亡的大致過程及原因。因此源賴朝的死因之謎直到現在仍未解開,而在中文世界裡鮮少有圖書資料提及此事,筆者針對目前看過的中文書及網路上資料,統整源賴潮死因的幾種說法,簡單一一介紹。

 

一、墜馬說

承如鎌倉幕府官方史書《吾妻鏡》1212年的記載:由於賴朝從馬上摔下來受到嚴重傷害,不久便撒手人寰。有關此說的疑點是:賴朝身為武士,竟然會從馬上摔下來,實在有點不可思議。但筆者認為,仔細回顧其過往經歷:小時候從保元之亂中倉皇逃命保生,最終流放伊豆20幾年沉寂已久,之後舉兵初期也是以逃跑為主、後期進入鎌倉後,身為總帥應當也甚少親自到第一線參與作戰,可能頂多也是在本陣中指揮,所以源賴朝從馬上摔下來也不是不可能;《吾妻鏡》既然作為鎌倉幕府官方的史書,且目前同時代又還沒有有力的史料證據證明賴朝其他死亡的原因,故筆者認為賴朝落馬說仍具有一定信服力,不可完全推翻此說反而去信陰謀論、怨靈論等(以下說明)毫無根據之說法

二、生病說

鎌倉時代的公家近衛家實的日記《豬熊關白記》中有記載寫明:「前右大將賴朝卿,因『飲水而重病』。」「飲水」顧名思義就是喝水,但事實上它是指一種需要大量喝水的疾病,所以人們懷疑它指的便是現代的糖尿病。因爲當時連冰箱都沒有,所以當時高貴的人經常吃能保存較久的鹽漬食物,因此當時很多人患有糖尿病之類的症狀。而賴朝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就是鹽漬鮭魚;有記錄說明,賴朝晚年受到視力下降所苦,推測可能糖尿病引起的的併發症。

三、怨靈說

室町時代初期成立的史書《保歷間記》,該書作者對賴朝猝死的原因感到懷疑;推測是賴朝因為殺害平家很多人,甚至連親屬也不放過一起消滅,而被懷恨在心的怨靈詛咒致死。由於當時人們相信,那些因懷恨在心而死去的人會成爲怨靈,給這個世界帶來災難以此宣洩怨恨。賴朝確實肅清許多親人及御家人,有可能因此內疚或疑神疑鬼而飽受精神異常的折磨。但是此訴諸超自然怪力亂神的說法,很難用科學或事實根據來證明,因此只是後世異想天開的想像,聽聽就好。

四、暗殺說

賴朝被暗殺說乃最熱門的說法,畢竟大眾總愛陰謀論。暗殺說的幕後黑手主要有3種:一是北条氏、二是東國武士(即御家人)、三是朝廷,其各方說法論點及其盲點說明如下。

(一)北条氏幕後黑手說

氏是嫌疑最重的頭號幕後黑手。原因大致如下:

一、如前面所說的,因為《吾妻鏡》沒有記載賴朝最後3年的記錄。《吾妻鏡》是北氏在其權力強盛的鎌倉時代後期製作的幕府記錄,有爲了證明北氏權力正當性的傾向。有可能爲了隱瞞北氏暗殺源賴朝的事情,才沒有源賴朝最後三年期間的紀錄。

第二,北氏在賴朝死後,陸續剷除源賴朝的兒子源賴家、源實朝,甚至其他有力御家人,最終掌握幕府大權,因此,有可能是爲了掌握幕府實權而殺害賴朝。

第三,也是最有力的原因,便是有關鎌倉殿繼承人的問題。擁護源實朝的北条時政與欲培養嫡子(源賴家)作為繼承人的源賴朝,兩者利益相左,因此前者有足夠動機殺害後者。有關本點相關論述詳見拙作《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幕後陰謀論》

以上論點都具有一定說服力,但也都有各自的盲點。首先,關於《吾妻鏡》的遺漏,如果想要隱瞞賴朝被暗殺的事實,那麼其實不必隱瞞暗殺前3年;也就是說,若要隱瞞暗殺此事,應當將事件前後都消除較好。關於空白的三年記錄可能是其他原因,由於與本篇主題無關,故另外討論(詳見《吾妻鏡》空白的3年之謎──(原文:『吾妻鏡』空白の3年間,佐柏智廣))。

第二個問題是,暗殺賴朝的風險太大了。當然,賴朝死後北氏陸續剷除其他有力御家人,最終掌握幕府的實質統治權。但是北氏在掌握權力的過程中,也是會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雖然他們一一克服危機,但如果其中做錯一件事、走錯一步路,家族也會像其他御家人一樣被消滅。以北氏為最後勝利者的果倒推為暗殺賴朝的因,又犯了歷史常見的「後此謬誤」:A事件先於B事件發生,而後人常將A事件聯想為B事件的原因,並認為這是最終勝利者的陰謀。但其實當A事件發生時,當時的人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有許多大大小小無法掌握的外在變因,根本無法預知每一種選擇未來會發生什麼結果(有可能是BCDE…等等),他只能依據其手上現有的資訊來做決定某人結果會成功,不代表之前就已經開始計算好之後的每一步,且每一步都確實按計畫順利執行。氏暗殺說也是一樣的情況:不能因為結果是北氏掌握幕府實權,就說他從一開始都已經計畫好下一步要怎麼走了。我們常誤將A與B聯想為因果關係,是因為在B事件之後我們所掌握之資訊量已較A事件發生當下還要完整,故常將許多資訊連結在一起,所以看待歷史必須要回到當下,仔細地一一確認,才能推敲出當時人物為什麼會做此決定的動機。回到當時,即便北条氏暗殺源賴朝後,還有大義名分的取得、各方有力御家人勢力的協調、朝廷的動向等許多問題,自己未必就能確定掌握權力。

第三,源賴朝其實是優待賴家等親人以及包含北条氏在內的御家人,而且當時源賴朝也已年過五十,與其冒著暗殺賴朝卻無法得到大義並讓其他御家人信服,不如親近、穩固賴朝下一位繼承人源賴家的地位或是積極爭取、提升源實朝的繼承地位更加實際。

第四,其他史料即使是怪力亂神的都還有源賴朝大致死亡的過程、原因等記載,但是有關暗殺陰謀論(不管暗殺主謀是誰),沒有正面或側面記載到源賴朝遭人暗殺的手法、過程等如源義經的堀川夜討襲擊事件,這是暗殺說含以下的通病。

基於以上原因,北条氏暗殺說被學者否認。


(二)東國武士(御家人)幕後黑手說

源賴朝晚年仍走上平清盛走過的路──與朝廷接近──企圖公武合體,然而這與東國武士們的利益相左:他們要的是脫離朝廷的獨立關東王國;東國武士們當初就是為此才另外拱源賴朝為東國領袖來對抗平家勢力。他們不想再回到平家那時的情況。(有關賴朝晚年的政治傾向及行為,之後再另外說明) 關於御家人暗殺源賴朝的說法,令人不禁聯想到建久四年(1193)的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其背後原因亦有一說不單純只是復仇,更有暗殺源賴朝的目的。

然而東國武士幕後黑手說的缺點便有很多:是哪位御家人動手殺害的?殺害的時間、地點及過程為何?史書都沒有提到是哪位武士所為。更重要的是背後的動機是什麼?當時的有力御家人恐怕都還不敢有暗殺老闆的念頭,更何況是其他小御家人,除非像曾我兄弟可能剛好還有復仇的藉口可以說要暗殺源賴朝。另外,倘若源賴朝真的這麼不得武士人心,那麼1193年的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後,應當會有一起又一起的暗殺行動或類似影子,何必要再等5年多再下殺手行動暗殺源賴朝呢?

 (三) 朝廷幕後黑手說

藤原定家編撰的朝廷秘聞《明月記》記錄了土御門通親的奇怪行為:當源賴朝的死訊傳到京都,「通親一點也不驚訝,他正在準備倒幕派公家的人選」,好像通親對賴朝的死早有預料,這似乎驗證賴朝的死接近暗殺的說法。朝廷幕後黑手說的論證力道更為薄弱,除了暗殺事件的基本資料其他史書沒有正面或側面記載到,根本沒有背後的動機。朝廷與鐮倉政權不合、想搶回統治主導權,恐怕要到1221年時,最終爆發承久之亂,但是朝廷以失敗收場。

(四) 北条政子幕後黑手說

北条政子為源賴朝死亡的幕後黑手,此說法的原因有很多版本,如:北条政子對源賴朝的花心而忌妒心爆發,所以殺害他,或是源賴朝生重病,北条政子未及時找來醫生救治等等。北条政子謀害說的論證力道同朝廷說一樣薄弱,沒有史料佐證,最重要的還是身為源賴朝的妻子,北条政子沒有動機殺害自己的丈夫,而且從日後北条政子的行為來看,她一直在守護著丈夫賴朝所建立起來的鎌倉政權。

 五、目前最有力論點

最後,以上這麼多源賴朝死亡原因的說法,那麼他真正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目前較可能的原因推測是,賴朝因爲重病(且是慢性病)而突然死亡。在《吾妻鏡》中有以御家人的回憶形式記載,賴朝立下「即使自己死了也不要出家,你們要好好侍奉賴家」的說法。另外,中世學者元木泰雄以生病說為基礎,推論賴朝可能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腦溢血),使其落馬。或是類似的說法:由於糖尿病而兩腿衰弱,引起落馬,因外傷惡化而死去(日本史學家奧富敬之《探尋源氏三代死之謎》)。這種結合說法一及說法二的論點很有說服力,因此這種論點正逐漸成爲定論。

 六、結論

關於賴朝的死因,由於歷史上對賴朝死亡這件事留存的史料也不多,我們只能從現有很少的可靠記錄中找出蛛絲馬跡,或是從當時別人的側面紀錄去推論。之前介紹的賴朝就任征夷大將軍的經過也是因爲近來發現新的記錄而推翻舊定論;倘若未來又發現賴朝死亡相關記錄,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落馬說也極有可能被推翻。

參考資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GFJMe6wj8、《另類日本史》

有關八重為北条義時妻子的說法

鐮倉殿的13人──第4集:箭鏑的指向、第5集:與兄的約定 簡單紀錄中的心得裡,我印象中記得八重在千鶴丸(與賴朝的私生子)死去後,也因悲傷過度一同投河自盡,應當沒活到源平合戰結束、鎌倉幕府建立之後,甚至成為北条義時的妻子,感覺編劇這樣安排是為了給主角面子。

但近日看到Youtube上,日本有介紹義時和八重結為連理的觀點其來有自,在此說明如下:

根據「鎌倉殿的13人」歷史考證坂井孝一的說法,八重在與賴朝分手後後嫁給江間次郎,但江間次郎在賴朝討伐伊藤時被殺掉了(同「鎌倉殿的13人」劇情)。另外,義時幼名江間小四郎,因為義時在那裏長大的;而江間次郎的領土後來經由賴朝賜予成為義時的,因此義時也被稱爲江間義時。

 坂井孝一大致以三個根據爲基礎大膽假設認爲義時的第一任妻子是八重,並分別簡述之:

1.賴朝建立的婚姻關係網。

2.長子泰時受到賴朝優厚的待遇。

3.八重的男嬰千鶴丸被八重的父親(伊東佑親)殺害。

一、賴朝的婚姻關係網絡。義時一生娶了幾位妻妾,其中一位側室是阿波局,兩人之間誕生了第三代執權北條泰時。但是除了義時第一任妻子(泰時母親)以外,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證明阿波局是存在的(出生年月、出身不詳)。坂井孝一認為,義時和阿波局的結婚時期是按照泰時的生日(1183),定在1182年以前。賴朝在進駐鎌倉大本營後,積極爲自己的家人和有力御家人間進行婚姻中介,建立起御家人的婚姻關係網,試圖通過自己的親屬關係加強家族門閥。在此基礎上,義時有可能成爲江間的領主,與江間的人們有聯繫,並且以賴朝構築婚姻網絡的時期爲理由,提出了阿波局是八重的假設。

第二是長子泰時受到賴朝優厚的待遇。義時和阿波局的兒子泰時元服之際,其烏帽子親─賴朝賜自己的諱字「賴」名,稱爲賴時。之後賴時才改名為泰時(實際時間不明)。坂井孝一認為,賴朝確實對泰時的待遇很特別,可能是只要一想到泰時的母親─亦即前妻,就可以理解。

第三點,八重的兒子千鶴丸被殺害。基於以上內容,不禁讓人產生爲什麼資料中沒有明示「阿波局是八重」的疑問。對此,坂井孝一認爲,八重和賴朝的兒子千鶴丸被八重的父親伊東佑親所殺害;在當時(中世)的價值觀中,這是極其不祥的意思,因此不願表明其與幕府內掌權的北條氏有密切的關係。

然而,另一名學者渡邊大門針對以上的說法則認為:「並無史料上的證據,而且仍有許多不能肯定的地方,因此,當初八重的真實存在本身就令人懷疑,所以八重子與義時結姻是相當不合理的。」如此看來八重是義時的妻子,目前應該仍非學界主流觀點。而筆者也持同樣看法,回到開頭還是認為八重很早就領便當了。

參考資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y1-PcZpMY&t=374s、日本維基百科

鎌倉幕府組織介紹(二):十三人合議制(じゅうさんにんのごうぎせい)

成立於1199年(正治元年)412日的十三人合議制是源頼朝死後鎌倉幕府的集團領導體制,一般認為是制肘第二代鎌倉殿源賴家的權力而設置,但最近有新觀點持不同看法認為此制度是輔助鎌倉殿的功能。為嘉禄元年(1225年)設置的評定衆的原型。

十三人合議制的成員包含:北条時政、北条義時、梶原景時、比企能員、和田義盛、三浦義澄、安達盛長、足立遠元、八田知家、大江廣元、中原親能、二階堂(藤原)行政及三善康信。

 

前情提要──二代鐮倉殿繼任

1.源賴家繼承第二代鎌倉殿

1199年(正治元年)正月13日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頼朝驟逝,其嫡子源賴家在父親去世7日後─20日─舉行的臨時除目下,從右近衛權少將升爲左近衛權中將;依據《明月記》、《豬隈關白記》記載,26土御門天皇向諸國守護發布宣旨:源賴家繼承前征夷將軍源朝臣之後,請源朝臣的家人郎從等像以前一樣奉行守護諸國。朝廷承認並同意源賴家接任鎌倉殿,源頼家時年18歲。

在此補充一下,依據學者細川重男分析,正月20日源賴家的升官應該與源賴朝的猝死無關,亦即是在更之前就向朝廷申請的,為何臨時除目的任官不是和11日源賴朝出家的消息一起申請的嗎?因為任官授位有所順序,通常不會突然將正五位下的人一下授予從三位上。幕府高層之前單純可能是想讓源賴家擔任階級稍微高一點的官位。

2.開始執政

1199年(正治元年)35日,在京都的源賴朝妹婿一條能保(已死)的手下、在源賴朝時期成爲御家人的後藤基清因「罪科」而被罷免贊岐守護,改由近藤國平擔任。然而《吾妻鏡》對此記載帶有批判性,稱「幕下將軍御時定置、改訂之始」

後藤基清的「罪科」是指後藤基清與中原政經、小野義成等人一起計劃襲擊朝廷權臣土御門通親,於214日被賴家的雜色(僕人)捆綁後移交到鳥羽院院御所(《明月記》同日條),即所謂的三左衛門事件」(因後藤基清等三人皆爲左衛門尉)。

然而,罷免在京都引發事件的後藤基清是理所當然的處分。源賴家和幕府的處分是爲維持京都的治安和應對朝廷(給個交代)。另外,後藤基清的繼任者近藤國平是源賴朝舉兵以來的御家人,在源平合戰時負責維持畿內治安。任命為贊岐守可以說是最佳人選。

該贊岐守護人事是源賴家首次進行政治活動的紀錄,源賴家作爲鎌倉殿開始執政。 另外,藉由《吾妻鏡》上述的記述,可以看出該書對源賴家的評價很低。

 

接著323日,賴家以「依據特別的宿願」罷免伊勢神宮所領的6處地頭,恢復神領的收入,展現了新鎌倉殿敬神姿態的善政。

隨後在41日還新建負責訴訟事務的問注所。問注所是源賴朝時期元曆元年(1184年)指定幕府(賴朝宅邸)一角而設立的,建久三年(1192年)1125日發生不祥之事後,改設置於執事(長官)三善康信的宅邸。而這次是另外新建的。雖然不知道是否為源賴家的提議,但可以說確實看到源賴家政權的啓動。不過也有人認為此舉乃將裁判權與將軍分離,防止將軍獨裁,類似「司法獨立」。

整體來看源賴家甫上任期間,政權算是順利啓動。


十三人合議制成立

1.十三人合議制成立

但是,新建問注所不到半個月,412日幕府突然做出了極其重大的決定。

對於各種訴訟,停止羽林源賴家直接「聽斷」事務。

「今後所有事情將由北条殿北条時政、同爲四郎主北条義時、兵庫頭廣元朝臣大江廣元、大夫屬入道善信三善康信、掃部頭親能(中原親能,在京中)、三浦介義澄、八田右衛門尉知家、和田左衛門尉義盛、比企右衛門尉能員、藤九郎入道蓮西安達盛長)、足立左衛門尉遠元、梶原平三景時、民部大夫行政(二階堂行政)等人討論後進行判決。」

也就是說,除了這十三個人以外,其他人不能擅自向羽林遞交訴訟。史稱「十三人合議制」。

 

「聽斷」就表面字義是指:聽聞內容後斷定是非。裁判。聽決裁斷。從其他史書的例子可知有:一、訴訟的批准、裁決,二、包括訴訟裁決在內的整個政務的執行,以上二種意思。

而在《吾妻鏡》1199年(正治元年)412日條目中,停止源賴家直接「聽斷」指的是停止直接「訴訟裁判」的意思。

 

訴訟案件全部(大小事情)由13名有力御家人合議制處理。所謂「其外之輩不得左右處理訴訟事宜」(除十三人以外者不得擅自向源賴家轉達訴訟事宜),是指所有訴訟案件均由十三人合議制提出,以及根據案件的不同,由十三人合議制向源賴家上奏;可以認爲是爲了不損害賴家的權威而採取的措施。

而且,該決定直接影響鎌倉殿的訴訟裁判權,而訴訟裁判權在鎌倉幕府內的權力大小可是舉足輕重,因此可以說此措施限制了源賴家擔任鎌倉殿執政的權力。簡言之,源賴家作爲鎌倉殿被限制行使權力。

另外,藤原親能在這個時候在京都不能參加合議,所以即使說是合議,也不以全員出席和全體一致同意爲前提。執權政治時期以後的訴訟機關評定眾和引付眾也不是以全員出席爲前提。


2.合議制推動者及可能原因

另外一提,究竟是誰能夠阻止鎌倉殿源賴家親裁,並推動合議制呢?學者細川重男認為,撇除源賴家本人外,能夠做出這種決定的應當只有源賴家的母親、偉大的源賴朝後家北条政子

北条政子在丈夫源賴朝去世之後出家。這樣的女性在當時被稱爲「後家尼」;後家尼在新當主因年幼等原因無法行使權力時,可以代行當主的權力,因此後家尼在家政中的權威和潛在權力很大。

包括北条政子和十三人合議制成員在內的御家人們因賴朝的猝死而動搖,急忙向朝廷取得認可(26日條),讓源賴家繼任第二代鎌倉殿;然而相較於其父親源賴朝(34歲進入鎌倉),家臣們或許對年紀輕輕的源賴家且又毫無政治經驗感到不安。將幕府的決定權從源賴家一人身上轉移給十三人合議分擔下去,或許包括北条政子在內的幕府高層對首領動搖和不安的體現。對他們來說,源賴家還太年輕了,所以希望暫時把政務交給自己。

但客觀上來說,由於源賴家接任鎌倉殿的時間還不長,此時斷言其是否適任,不免操之過急,因而成立合議制多有唐突之感,但也不能完全歸因於源賴家年紀尚輕,或者武斷地認為是北条氏為奪權而下的一步棋。

源賴家的反抗

對此,源賴家也展開反制手段,試圖掙開宿老合議制的枷鎖。

合議制成立的8天後,420日源賴家任命小笠原長經20歲)、中野能成、比企三郎朝宗、比企時員等人為側近。源賴家命令,除了側近以外的其他人未經源賴家許可,不得謁見源賴家,另外還授予這些人司法豁免權。

小笠原長經的父親小笠原長清是出身自甲斐源氏,他自小便是源賴家的玩伴,後來又成為流鏑馬的射手,中野能成則是背景清白的武士,而比企朝宗和比企時員則分別是乳母家方面比企能員的三子和四子。

此時雖然只記載4位人名,但在後來的726日條中還出現了細野四郎、和田朝盛,所以實際上側近有6名。

 

成立側近之舉看起來是源賴家愚行之始的法令,但源賴家不就是想建立像父親一樣有自己的北条義時、結城朝光等人的「家子」(親衛隊)嗎?

因爲鎌倉殿已經換人,所以家子跟著更換,這應當是源賴家的理由。因為源賴朝確實想把「家子」變成家格,而非代代繼承。例如:建久三年(1192年)526日,御家人多賀重行騎馬經過徒步散步的「家子專一」(首名)北条義時10歲的兒子金剛(之後的北条泰時),源賴朝憤怒地說道:「金剛和你們不同」還沒收多賀重行的所領。

不過,既然源賴家禁止除親信以外的人拜見自己,那麼十三人合議制的成員如果沒有源賴家的特別許可也不能單獨與其會面,因此無法隨意交付訴訟。

合議制可能的實際情形

十三人合議制規定禁止賴家「直接」審查裁決,必須透過北時政等13名宿老合議後才能處理,且不允許受理除他們合議之外的其他訴訟。通常認爲是因為源賴家在就任初期反覆推翻父親源賴朝前例的錯誤政策,因此從失去御家人信任的源賴家手中奪去親裁權,邁向執權政治的第一步。

但現實中存在源賴家親自裁決的事例除了《吾妻鏡》,源賴家發佈的文書也流傳到現在,而且該體制本身存在許多不明確的地方。

雖然普遍的見解認為導入此合議制是為了「遏止源賴家獨裁」,但還沒有出現13人全體通過合議的事例,而且也找不到十三人全員到齊進行合議的事例(不過第二項第一點最後有提到反證

另外,據近年的研究,十三人合議制實際上可能是由其中數人評議後將結果呈給源賴家,最終由源賴家做出最終決定的政治制度,並沒有否定將軍親自裁決的權力,而且反而有「輔助源賴家權力」的作用。

而且,被禁止的是這十三人以外的御家人直接向源賴家提交訴訟。考量此背後實際的可能原因有:之前問注所的開設和功能的擴大,作爲從源賴家時期開始先進的訴訟機構政所的整備、年輕的賴家經驗有限、幕府開創宿老的作用等,而且若各種人等皆能隨意直接向鎌倉殿提交訴訟,幕政就會產生混亂。從這個角度看,不應因此就視源賴家與有力御家人之間產生對立。

最後,舉幾例十三人合議制成立之後,源賴家仍親裁的事例:

1.正治2年(1200年)528陸奧國新熊野社領界線爭議

位於陸奧國葛岡的新熊野神社僧人希望與地頭畠山重忠就坊領的邊界爭議進行裁定。但畠山重忠在藤原秀衡時期就是祈禱朝廷安泰的神社,現在則是祈禱鎌倉幕府繁榮的神社,因此透過三善康信請求將軍源賴家裁定。

據《吾妻鏡》所述,在這場訴訟中,源賴家在地圖上的爭議地中央劃一條線,並說:「所領(土地)的大小寬窄是你的運氣。特別派使節親自實地考察太花時間了。往後所領界線爭議的事情應該以此判定。如果你不服氣,就不要提起訴訟。」似乎暗指賴家是「暗君」(昏君)。

但是,源賴家是否真的是暗君還存有疑問,據《吾妻鏡》記載,同年8月一位賴家的親信源性僧侶對陸奧國伊達郡的界線爭議進行了實地考察,實際上並沒有貫徹上述方針。而且在其他史料文書中有記錄,賴家認為本家的主張確實有道理,並經過審問後才停止地頭職;然而領主針對停止地頭職的要求認為應該根據地頭的陳狀,而且地頭的任命是源賴朝決定的,因此「除非以地頭不當的行為為根據,否則領家的主張並無根據應予駁回」,(以上標準)來判定地頭是否停止。

另外,根據《吾妻鏡》同年810日條目,源賴家下旨命令陸奧.出羽國的地頭權限必須按照賴朝的規定遵守藤原氏時代的舊規,將界線爭議等紛爭作爲「非論」加以抑制。由以上可見,528日賴家針對陸奧國界線爭議的裁定或許真的是亂搞,且帶有否定源賴朝時代規定的意味,但是到了8月時又修正5月時自己的政策方針(自打臉)。因此近年的研究表明,對於源賴朝死後激增的土地關係訴訟,源賴家仍一直致力於維持父親時代決定的土地關係。

2. 正治2年(1200年)1228日強徵所領分予側近

源賴家於同年12月命令政所統計諸國上繳的年貢帳目,並以此為基礎,要求大江廣元徵收治承、養和年間以後1180~)源賴朝封賞給御家人們超過五百町以上的所領,要將這些所領分給自己沒有領地的側近們。聽到這一消息的宿老們驚慌失措,幸虧三善康信等人不斷諫言,源賴家妥協決定改延至明年春天再執行,然而最終並未實施、不了了之。

《吾妻鏡》對此評論:「人心不安、世人譴責、究竟為何?」

然而拿此例來看,源賴家欲將所領重新分配給側近一事,似乎是針對自己被禁止直接裁決訴訟,證實了源賴家被禁止直接裁判的權力。

) 十三人合議制的解體

正治元年(1199年)梶原景時失勢、正治2年(1200年)三浦義澄和安達盛長先後去世、接著源賴家的靠山比企氏於建仁3年(1203年)因政變被消滅,不久源頼家被送入修禪寺幽閉,至此十三人合議制瓦解。

筆者整理十三人合議制的職位和最終結果如下。十三人合議制可說是由鎌倉幕府創始之初最有勢力的元老御家人組成,因此藉由各人(及其家族)最終結果,也可發現北条氏在權力鬥爭下一步一步剷除對手、變成專制獨大的軌跡。

十三人合議制成員及其家族後續發展結果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百科、《鎌倉幕府抗爭史,細川重男》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