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組織介紹(一):中央政治機關──侍所、政所、問注所

 中央政治機關

一、侍所

()設立:承治4(西元1180)11

()職權:軍事警察機關,平時統率召集御家人及處分罪犯;戰時則以「軍奉行」身份統領軍務、奉行軍令及指揮軍隊。簡言之,侍所就是負責管理御家人的機關。

()職位:侍所當中的職位由有力御家人擔當,稱為「所司」或「侍所司」。侍所的首長稱「別當」,第一任別當由源賴朝任命有力御家人和田義盛擔任和田合戰後由於義盛被肅清,故此後由執權兼任。

 

二、公文所(後改為「政所」)

()設立:元曆元年(1184),建久元年(1190年)改稱政所。

()職權:行政機關,掌管幕府以財政事務為主的一般行政事務。

()職位:

別當(首長):從京都請來老練的政治家大江廣元之後由執權連署兼任。

(副首長):初代為二階堂行政,後來取代大江廣元成為政所別當。負責文件之簽署(文書の署判役)

政所執事(上級役人,高級官員):參與政務、負責會計。由二階堂氏世襲。

執事代:政所執事的代理官。負責製作文書工作。

案主:政所的下級官員。負責製作文書工作。

知家事:政所的下級官員。負責製作文書工作。

寄人:政所的雜用官。一開始也稱作「政所公人」。

()沿革:

治承4年(1180年)舉兵以来,由京都下級官人出身的部下負責訴訟及公文書作成的業務,於元曆元年(1184)正式設置公文所,並以大江廣元為初代別當、中原親能及二階堂行政等人出任公文所長官。

建久元年(1190年)時,源賴朝將公文所的組織合併至政所。這裡有二點必須說明。

一是政所的介紹。平安時代,親王、從三位以上的公家才允許設置政所以管理其家政;鎌倉幕府也依照朝廷律令制的慣例,幕府將軍無論是源氏將軍、攝家將軍還是之後的宮將軍)在官階未達三位的階段時不能開設政所。因此幕府的政所可說是以律令制為基礎帶有公家性質而設置的統治機構(白話來說就是抄朝廷律令制的制度拿來自己用;在幕府中,職司一般政務和財政。另外,將軍開設政所時,政所的職員也會獲得朝廷敘位、封官的待遇。

文書部分,幕府的命令書在將軍升到三位之前只能採用「袖判下文」、三位以上則可以採用「政所下文」及其格式。幕府中後期擁立宮將軍以後的統治機構爲政所(因為親王官階必定達從三位以上,其命令書也成爲政所下文。鎌倉幕府的法律正當性將一直維持下去。更何況,如果成爲親王,其命令書作爲令旨將具有法律效果。

第二點是有關公文所改為政所的時間仍有待商榷。有人認為1191年才將公文所改為政所、也有人認為1185年就改為政所。另外源頼朝於1185年便已經獲得三位以上(從二位)的官階而有設置政所的權利,那麼為何還要等到1190年才開設政所呢?

有一說認為公文所和政所並非連續性,亦即公文所並非經過一時間點就全部轉移至政所。由於大江廣元曾兼職公文所和政所的別當,有重複機能,因此公文所可能不是馬上消失,而是將原來在公文所內的各項功能慢慢轉移到政所的各組織;亦即公文所因為業務增加而慢慢擴張改組成為政所,至於公文所本身的業務則作爲政所內的公文管理部門保留了下來。另外,執權北條氏的權威提升後,北條氏也開設了自己的家政機關(公文所

 

 三、問注所:

()設立:壽永三年(西元1184)1020

()職權:司法機關,處理訴訟、審判等事務。

()沿革

「問注」是指訴訟等當事者雙方進行審問、判決並將那些内容以文書記録下來的意思。所以「問注所」亦即進行問注的場所的意思。

平安時期沒有進行問注的特定場所,鎌倉幕府設置了進行問注的場所即問注所。

元暦元年(1184年),日本正處於大規模内亂(治承・壽永之亂)將國内一分為二的狀態,在此内亂當中(或乘内亂之際),發生許多訴訟案件;非官方發跡的關東軍事政権(即之後的鎌倉幕府)迅速而圓滑地處理訴訟事件,也被認為是奠定政權的條件之一。

第一任「執事(首長)由京都請來的法律家三善康信擔任。三善氏為三善清行的子孫,世世代代以算道(算數)為家業。康信是一位有才能的人而為人所知,其親戚與源頼朝的乳母有關係,因此被賴朝從京都招募至鎌倉協助處理政務。此後,鎌倉、室町時期的問注所執事由三善家世襲;三善家的後代甚至以問注所為苗字。。

值得注意的是,《武家名目抄》記載:「問注所為政所的別廳,即使在一起處理政事,但本質是負責訴訟的裁判(職名部(ハ)上)」。另外,在「吾妻鏡」建久二年(1191年)正月15日條目也記載了機構的業務;關於政所和侍所是以不同段落記載,而有關問注所部份是在政所項目的最後一行寫到「問注所執事」,故問注所初期應屬於政所底下其中一個機關,之後才從政所中分開獨立自成一機關。

()業務的轉變 

問注所一開始負責管轄所有的訴訟、裁判事務,然而隨著訴訟案件的増加,開始有快速處理事件的需求。因此,於建長元年(1249年)129日,新設置「引付」。兩者區分為:

引付:負責處理御家人所領(土地)關係的訴訟(所務沙汰)。

問注所:負責其他民事訴訟雜務沙汰)與訴訟雑務(主要是訴狀的受理)。

另外,侍所則負責刑事事件檢斷沙汰)的處理。

以上所提引付衆、問注所、侍所的管轄區域僅限於東國西國則由京都的「六波羅探題」管轄。另外,問注所負責處理東國的一般民事訴訟,但在鎌倉中的一般民事訴訟是由政所管轄,而非問注所負責。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百科

鐮倉殿的13人──第8集:前往鎌倉、第9集 :決戰前夕 簡單紀錄

一、第8集:前往鎌倉

源義經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劇情進度如其名;承上集,賴朝收服上總介廣常後,前往與其父有淵源之地──鎌倉,作為根據地。

這集沒什麼重點或感想,除了一點:源義經。源義經在前往跟賴朝碰面的途中,看見一隻兔子便射箭獵殺牠;想到這時有另一名武士冒出來說看看兔子上的箭,兔子是他殺的,要義經交還給他。義經提出:不然兩人來比誰箭射得遠,贏的人可以拿走兔子。比賽開始,三、二、一,兩人本該同時射箭,但義經卻未將箭射出,等路人甲武士回過頭發現還滿頭問號時,義經便將箭指向他射出,命中其腹部,路人甲武士當場倒下。最後,在腳邊附近發現義經剛剛原本要射兔子的箭....

不知這是歷史上的逸事還是劇組原創?我之前是沒看過書上有寫。因此也嚇到原來義經是這麼陰險的小人阿....不確定是否是劇組有考證過,還是只是要讓他在劇中做個賴朝的反派,顛覆以往義經英勇的形象...?

最後義經看到富士山後,便說去富士山吧!更可看出其為一位隨心所欲、不受拘束的人。

二、第9集:決戰前夕

劇情進度:

簡單講,這集的劇情主要就是在演富士川之戰的過程。

賴朝進入鎌倉,整備完頓後,向西攻打大庭景親和伊東祐親陣營。穩定關東情勢後,由平維盛率領的平家鎮壓部隊也姍姍來遲,在富士川布陣。

平家鎮壓軍姍姍來遲(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賴朝方面則是和信濃的武田信義會師。

堂兄弟間假惺惺的會面(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依據歷史記載,平家軍隊於晚上被水鳥群振翅起飛給嚇跑,不戰自敗撤退回京都。

武田信義以為被賴朝方搶先進攻
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吐槽點一:有關攻打伊東祐親的過程就不提了,實在是跟想像中的落差太大,一點也不刺激、血腥,打殺畫面也不多。(更別提,北条義時和三浦義村先跑到伊東祐親家中勸降,反而還保護他、阻擋自己人殺他...)

吐槽點二:劇中將水鳥飛起的原因交代為北条時政和三浦義澄兩人間的互相打鬧,使水鳥受驚而飛起,致平家軍隊誤以為敵軍夜襲,而自亂陣腳,落荒而逃。雖然說歷史並沒有記載到那麼詳細水鳥為何受驚而飛起,我們也無從得知,但以兩人的打鬧為原因,似乎也有點牽強....

三、重點節錄

追擊與否(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富士川之戰結束後,大家在討論是否乘勝追擊攻進京都、拿下平家。賴朝當然想西進、但愈加人們有些反對...)

北条時政:「大家都以為擊退征討軍就沒事了... 」

「是軍糧...大家的軍糧都不夠了...」

...

三浦義澄:「你應該知道吧…我們會出兵純粹是為了保護領地,打倒平家對我們並不重要。

...

三浦義村:「你到底是哪邊的人?是坂東?還是賴朝?」

北条義時:「這還用說嗎?我也是坂東武者。」

(所以之後北条義時黑化也不意外,因為他本質上還是屬於坂東武者。)

岳父與女婿的爭論(誤XD)(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

北条時政:「次官大人....你沒有領地是不會懂的。

對坂東武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領地家人;為了保護這些,會不惜拼死作戰。

大家不是因為憎恨清盛,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而戰

 沒有坂東武者們的協助,我們沒辦法進軍京城....

 要上戰場賣命的人是我們啊!

 源賴朝:「...」

(最後賴朝終於同意撤兵返回鎌倉)

...

源賴朝:小四郎....如果要你在我和坂東之間作抉擇,你會選誰?」

北条義時:「....」

源賴朝:算了.....我終究是孤身一人...被流放的時候也好、現在也是....

初見源義經(圖片來源:鎌倉殿的13人官網)

(義經出現)

賴朝抱著義經哭道:「你來了...來的正好....」

編劇給賴朝這句台詞真是漂亮!因為賴朝在前幾集遇到願意前來投靠麾下的武士時,也是半哭半說同樣的台詞。如此讓人分不清賴朝到底是動了真性情對義經說這些話,還是只是故戲重施於義經?看著賴朝如此放聲大哭,可能是剛剛才被御家人們勸阻西進受挫,加上許久未見兄弟親人,感覺賴朝的確動了真性情;但對比之後義經的遭遇,不免令人懷疑賴朝的真心。猶如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令人猜不透。但總之,可感受到編劇在這邊用的台詞具有雙層意義。

鐮倉殿的13人──第7集:為敵與否 簡單紀錄

鐮倉殿的13人第7集:為敵與否

上總廣常圖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重點節錄:

(一)上總廣常與北条義時見面

上總廣常:「別看我這樣,我做人是很直來直往的;像我這麼直接的人,要不要採取行動是看得失,你們倒是說說我站在賴朝那邊會有什麼好處?」

「可別小看我上總介廣常,想拉攏無我的不只你們。

「我還沒決定要加入哪邊的陣營,不過有件事很清楚:這場仗會贏的是我加入的那一方

短評:上總廣常作為關東有實力的武士代表之一,從以上這番話可見其是位只看利益行動的人,滿符合當時關東武士的特性。白話來講,上總廣常是獨霸千葉半島的角頭

(二)北条義時(源賴朝方)與梶原景時(大庭景親(平家)方)互相辯論說服上總廣常

北条義時:「平家氣數已盡,接下來是源氏的時代,次官大人會復興源氏。」

梶原景時:「大庭大人受到平相國大人中用,只要大庭大人美言,就能為上總介大人爭取到你想要的官職,比方說要當左衛門尉也是可能的。」

和田義盛:「只要你加入我們,從敵人手上拿下的領土您要多少就有多少。」

上總廣常:「不好意思阿,就算分不到領土也無所謂,我不缺那麼幾塊地。」

北条義時:「我就把話說白了,你加入我方或許也不會有好處,不過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我們起義是為了坂東武者;只有討好平家的人才有好處,我們想推翻這樣的世道,我們要開創屬於我們的坂東,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上總介廣常大人助我們一臂之力。」

上總廣常:也就是說賴朝只是個傀儡嗎?

北条義時:我不是這個意思。

上總廣常:「你剛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是吧?」

梶原景時:你透露出你的野心了。

上總廣常:「告訴我,賴朝是值得利用的人嗎?」

北条義時:「是。次官大人是受到上天庇佑之人,他已無數次死裡逃生了。因為折服於他強大的運勢,有許多人都前來投靠他的麾下;次官大人是值得追隨的人。

(辯論結束後,北条義時與梶原景時在上總廣常居館外碰面)

梶原景時:「我為什麼會放過他嗎?」

「當時大庭的士兵就近在咫尺。但除了我之外,沒人發現賴朝大人。你說他是受到上天庇佑之人,我也有同樣的感覺,總覺得殺了他會遭天譴。

短評:北条義時的一番話,不僅說出了關東武士實際的心聲(源賴朝不過是關東政權的魁儡罷了),也透漏出北条氏的野心為日後北条義時(轉黑)奪取鐮倉殿(源氏將軍)實權成為御家人之首埋下伏筆。另一點,個人認為一直將源賴朝推託為天選之人,故要說服關東武士們加入其麾下,這個理由實在牽強。應係源賴朝其父在關東結下之深厚主從關係,且源賴潮係關東地區少數能與京都擦上邊的貴族,故選擇其作為統領御家人之領導者。

 (三)源賴朝與上總廣常會面

源賴朝(圖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源賴朝:「你走。太慢了!我可是一早就在這裡等你,未免太不懂禮數了。」

「給我走。不守時的人在戰場上也派不上用場。」

「我看到你帶來的兵馬了,沒有比與你為敵更可怕的事,但那又怎樣?我無法跟無禮之徒一起打天下。你是想吊我胃口自抬身價嗎?別開玩笑了。

「還不快給我走!如果你想要一戰,我也奉陪。」

上總廣常圖片來源:網路)
上總廣常:「是我來遲了,真的很抱歉,我在此致歉。鄉下人不懂禮數,失敬之處還請見諒。我上總介廣常此後會賭上性命,效忠兵衛次官大人。」

上總廣常圖片來源:網路)
 (會面結束後,上總廣常率隊返回領地)

上總廣常(騎在馬上):「幫我轉告賴朝,他那一席話讓我很欽佩。我原本打算若看不出他有身為棟樑的器度,就要當場殺了他,把他的首級交給平家。」

「源賴朝真是個不簡單的男人。

「平家要完了。

短評:此段將源賴朝收服上總廣常的過程,如實影像化演出,值得記錄。

據記載,1180年9月,與源賴朝會晤的上總廣常曾考慮:賴朝如無當家主人的才幹、氣度,則將其殺掉;惟賴朝表現出不凡氣勢,便折服加入其麾下。

不過由影片亦可知道(歷史上說不定也是),賴朝的真實面與現代一般人(政客)無異,不管是哭著在說服武士加入自己陣營,或是會面上總廣常時的霸氣,都只是裝出來、演的。也側面描繪出源賴朝逐漸成為御家人之首──鐮倉殿的過程

鐮倉殿的13人──第6集:噩耗 簡單紀錄

鐮倉殿的13人6集 :噩耗  

一、劇情大要

左:梶原景時、右:源賴朝(照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源賴朝一行人在石橋山中經過梶原景時的放水,之後渡船越過東京灣逃到千葉半島。

(難以想像僅憑一葉扁舟便橫渡東京灣,古人若真如此完成此行,確實不簡單!

源賴朝橫越東京灣後登陸房總半島上岸時的狼狽模樣
(照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二、重點節錄:

(接近結尾)

源賴朝:「我不要再打仗了。反正都會輸。」

北条義時:不會輸的。

源賴朝: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發現,連飯也沒得吃,拼命躲藏,這種事我經歷得夠多了。

北条義時:現在情勢已經變了。次官大人你活下來了,你是天選之人,這件事比任何大義名分還要能凝聚人心。

「再這樣下去,為了保護次官大人在石橋山戰死的人是不會瞑目的。現在的情勢已經超出次官大人你個人的想法了。受夠平家暴政的人們,現在正決定要團結起來。就算沒有次官大人,我們也會繼續打這場仗。我們一定會把平家勢力逐出坂東。我是不會放棄的!

源賴朝:別說笑了,光靠你們能成什麼事。帶頭起義的人是我,不是武田,也不是其他人。

三、簡要心得:

由此可看出由於源賴朝出身自京都,身體裡仍留著京都貴族的血液,無法像坂東武士過於吃苦耐勞。

最後光憑義時一段話,就扭轉心態,有點牽強。

鐮倉殿的13人──第4集:箭鏑的指向、第5集:與兄的約定 簡單紀錄

簡單紀錄一下2022年NHK大河劇〈鐮倉殿的13人〉劇情,方便以後忘記要找,如此可知每一集的大概進度~

一、第4集:箭鏑的指向     劇情大要 

北条義時四處招兵買馬,尋找願意加入舉兵的夥伴,之後以籤決定舉兵之日(8/17,實際上由裡面所有的籤都是17日,此乃牧之方的計策,而8/17是三島大社例祭,故此時目代居館兵力較少、警備較鬆懈,所以才選定這天)、準備揭竿起義!

尾聲藉由八重的通知(射出的箭)得知山木兼隆在家。因為要砍下伊豆目代的首級,舉兵第一步才算成功。

八重射箭(圖片來源:網路)

二、第5集:與兄的約定 

(一)劇情大要 

舉兵開始,賴朝方人數雖少但終究是打敗並取得目代山木兼隆及輔佐堤信遠的首級。隔了一天(19日,因為賴朝篤信佛教,18日為不殺生日)在石橋山佈陣,本想撤退至山上,欲藉由北条時政向對方挑釁作誘餌,但北条時政反而被挑釁雙方因而開戰。可想而知,寡不敵眾戰敗。三郎北条宗時和工藤欲回伊豆北条莊換鎧甲和拿取賴朝畢生信仰的小觀音像,但於返回途中的河邊雙雙被大庭景親派出之殺手所殺。

北条兄弟訣別(圖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二)重點節錄:
(
接近結尾)北条宗時與義時分開(領便當)前:

「其實什麼平家、源氏我一點都不在乎,我想讓坂東成為我們的領土。」

「老是要看西邊那群人的臉色,我已經受夠了。」

「我要開創坂東武者的世道,讓北条站上領導眾人的地位。為此,我需要源氏的力量,我無論如何都需要賴朝。


三、簡要心得:

八重(圖片來源:網路

(一)首先是八重。記得看書是寫:由於伊東祐親非常害怕平家發現自己家中有罪人源氏的子孫,所以把八重和賴朝的兒子給溺死,而八重受不了打擊也跳入井中,跟著一起殉死。所以首先覺得此劇第一不符合歷史之處即是八重早就死了,她沒活這麼久;因此八重射箭通知源賴朝山木兼隆在家的劇情應當也是不合理。不過舉兵前,確認攻擊的目標(伊豆目代山木兼隆)是否在家這種細節,史料並未記載,因此如何確認目標這個問題我之前還真沒想過,畢竟得要有欲達成的目標在,才能完成任務。

另外,舉兵之事在劇中演出,北条氏一干人等準備似乎很不完整、嚴謹,讓人感覺有點草率。畢竟舉兵這種大事要是失敗可是會家破人亡的,但怎麼感覺還未準備好,說起義就起義。當然,如同山木兼隆是否在家的議題,歷史上舉兵的實際情形是如何,因為無史料佐證,我們永遠也不得而知。

(二)看此劇前,對北条宗時這個人並沒有什麼印象,因此歷史上是否真有這號人物,我一邊看一邊打個問號;不過可能也是太早領便當,所以我才沒印象有這號人物。

但到了第5集尾聲,才終於藉由北条宗時吐實舉兵真正的原因,接著就領便當了(讓我更加懷疑是劇組編造出來的角色,其目的只是要促成源賴朝舉兵並成功)。

北条宗時(圖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其實觀看前幾集會發現,怎麼北条宗時對舉兵起義這件事這麼熱衷,而且還到處釋放消息(舉兵起義這等大事是可以這樣到處跟別人講的嗎?)終於到了第5集才說出北条宗時的動機:關東想自成一獨立政權,擺脫平家和朝廷的束縛。劇組終於給觀眾一個舉兵的合理理由了,不然就前幾集看下來,舉兵的動機真的不夠強烈,無法說服人到底為何要賭上一家人的性命去揭竿起義。

北条宗時(圖片來源:「鐮倉殿的13人」官網)


細說御家人制度的起源

 前篇文章已大致提及御家人的制度緣起自源賴朝舉兵時,為了召集各方武士,因此利用交換利益來吸引各方豪族加入自己麾下;為了有效管理這些家人,而有了後世所稱的御家人制度,其方式為御恩及奉公,其內容已於上篇文章討論過。本篇文章則要詳談御家人制度的起源,文末再附註源賴朝時期統治的情形,而本文內容大部分出自於《源賴朝與幕府初創》(山本幸司,中國文匯出版社,原日本講談社 日本的歷史系列第5部)此本書,以下做說明。

一、御家人起源自召集西國武士參戰需求

該書作者整理了記有「御家人」一詞的相關文書,並依據其所屬年代及關聯者的居住國資訊製成了表格。從這些文書中發現一個共通點便是:收件人全是西國之人

為什麼呢?分析該文書之時空背景,1184年年初源義仲勢力被剿滅,之後,平氏逐漸收復了一之谷範圍內的失地;為了討伐平氏,源賴朝方軍隊一面穩固畿內周邊地區的情況,一面為了未來為了討伐平氏而努力整備軍隊,除了東國武士外,尚需要西國大量的兵力。因此,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御家人初期為便於調遣追討平氏的軍事力量。

如據《吾妻鏡》的記載,賴朝於次年(1185)正月出之〈下文〉,命武士以「鎌倉殿御家人」身分討朝廷敵人,將參加討廷敵人者同視為「御家人」,承認其宅第所有權。

項次

日期

收件者居住國

1

1183(壽永二年)1011

伊賀國

2

1184(元曆元年)31

鎮西九國、土佐國

3

(同年)5

石見國

4

(同年) 729

土佐國

5

(同年) 829

紀伊國

6

(同年) 919

贊岐國

7

1185(元曆二年)2

豐前國

8

(同年) 313

河內國

9

(同年) 313

西海、山陽道諸國

10

(文治元年)126

肥前國

記有「御家人」一詞的相關文書

二、朝廷方面態度

另一方面,以朝廷的角度來看待源賴朝的動態,11831014,朝廷授予源賴朝東海道和東山道的軍事、行政權,此即所謂的壽永二年十月宣旨。憑藉該宣旨,朝廷實質上已承認源賴朝擁有統治東國的權力。但朝廷其他的作為(如下),卻又與前面作法背道而馳,似乎顯得矛盾:

1.     儘管戰爭行為本身已依據其後於1184126日收到的討伐平氏宣旨而獲得合法化,但支援戰事所需調遣軍糧、籌措軍費的行為卻並未獲得朝廷的認可。

2.     同年2月下達的宣旨開始禁止源賴朝從諸國的公田、莊園調遣軍糧。 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又於11853月賜予了源賴朝五百餘處沒收的平氏領地。

基於這一系列的措施,再結合前一年的宣旨綜合分析可知,朝廷表面上是在命令源賴朝追討平氏,實際上只是想利用源賴朝麾下的武士,以及源賴朝領地中籌集到的軍費來達成廷的目的。

如此一來,源賴朝若想動員西國武士,便只能與西國武士締結私人間的主從關係。換言之,即源賴朝需要通過御家人制度來團結西國武士。由此,源賴朝動員家人參戰的情況便會轉變成一種武士自願參加追討且自願負擔軍費的情況。


三、源賴朝統治日本方式──分區統治、集團統治

分析源賴朝統治地方的方式,可發現其係將日本劃分為以下幾大地區,在不同地區實施不同政策的意識:

1.白河以北的奧羽

2.東海諸道沿線諸國及包括信濃等在內的東國

3.北陸道諸國

4.京都及周邊的畿內五國

5.中國、四國、九州等西國

此外,各地區在設置守護的時間早晚有別,也體現了統治政策的地區差異。而那些在源賴朝與源義仲及平氏的攻防戰中逐漸被收歸源賴朝統治的北陸道、中國、四國、北九洲地區,無法以國為單位實行統治。當然這種情況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的,此後也有可能會統一成更大的統治單位;總之那時最緊迫的問題即為如何掌控某一地區,因而源賴朝才選擇不以國為單位,而是以集團為單位,任命其指揮者。這種集團統治的先例是平家在治承壽永之亂中臨時設置的總官職。從這一點上看,源賴朝倒是模仿了平家,不過一個新制度的形成通常也大都始於模仿,畢竟連平家的總官職也算是一種對天平三年(731)所設官職的模仿。

接著論述源賴朝面對不同地區統治的態度。

(一)東國

東國作為源賴朝的舉兵之地和最大的根據地,自然也是最早在行政上整備齊全的地區。治承四年(1180),源賴朝直接利用舊有律令國家的統治機構──國衙機構,以國為單位建立了統治體系。

(二)北陸道

在此背景之下,源賴朝任命比企朝宗為北陸道集團的指揮官,且北陸道範圍內不設守護。這表明北陸道應該是源義仲與源賴朝過去爭奪霸權的焦點。由此可見,掌控區域權力始於集團化的軍事統治。

(三)西國方面

自平氏勢力下奪取而來的中國、四國、九州皆屬同種情況。據《吾妻鏡》元曆元年(1184)218日條的記載,當梶原景時和土肥實平二人被任命為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五國的守護之後,即開啟了源賴朝統治這些地區的先河。

次年5月,源賴朝的弟弟源範賴、源義經又被任命為追討使:源範賴負責管理九州、源義經負責管理四國。總而言之,這些地區大致由集團進行掌控,特別是九州。文治元年(1185)12月,天野遠景被任命為鎮西九國奉行,負責管理九州地區的御家人。因此,較之其他地區,九州地區即便到很久之後仍有很大趨勢被當作集團來對待。

(四)京都

京都周邊地區,因為處於朝廷膝下,寺社勢力原就十分強大,源賴朝從一開始似乎就沒有打算以國為單位控制該地區。可另一方面,該地區是平氏的地盤,又不能在軍事上對其置之不顧。於是,駐紮在京都的幕府代表便擔負起監視該集團的重任。中原久經與近藤國平於1185年、下河邊行平與千葉常胤於11879月分別被派至京都;他們所擔任的臨時使節,經發展變為京都守護,終於在承久之亂後固定成為「六波羅探題」這一官職。

(五)陸奧、出羽

對於和平氏、源義仲作戰的源賴朝而言,奧州藤原氏的統治地─陸奧、出羽兩國很有可能成為其身後之患。由於暫且不能對這兩國下手,於是源賴朝只得等到奧州合戰結束之後再行處置兩國。如前文所述,奧州合戰之後,源賴朝既不在陸奧、出羽地區急速改革奧州藤原氏的統治機構,也不在該地區設立守護,陸奧、出羽猶如變成殖民地一般。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