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組織介紹(五):執權之副手──連署(れんしょ)

 一、 連署

連署是鎌倉幕府中輔佐執權的職位,因此其權力也僅次於執權,也可以說是「副執權」。第一任的執權是北条泰時的叔叔北条時房。通常由北条氏家族中的有力人士擔任。通常連署會被任命爲武藏守;執權會被任命爲相模守,被稱爲「兩國司」(《沙汰未練書》。

其名稱緣由來自伊賀氏之變後,北条泰時擔任執權,負責政務;叔叔北条時房輔佐北条泰時,「執權連署制」確立。由於在幕府公文結尾的簽名,北条時房簽在北条泰時的簽名旁邊(署名),因此被稱爲「連署」。

但是實際上成立初期「連署」這個職稱不存在,因為當時的公文上分不出誰是執權、誰是連署;二人都是作爲「執權」而簽名。只是後人為區分二人的差別,並且依照北条時房後來在幕府的定位,而將「執權」以外的另一人稱為「連署」。因此所謂的「執權連署制」實際上就是指「複數執權制」。爲什麼會這樣呢?且待後續慢慢交代。

 

二、 設立之時間

一般認為「連署」的設立時間依據《吾妻鏡》元仁元年(1224年)628日的記載:

「武州始被參二位殿御方。觸穢無御憚云。相州。武州爲軍營御後見。可執行武家事之旨。

當年613日北条義時病逝,在京都的北条泰時和北条時房接到消息後,先後返回鎌倉;二人於626日共同進入鎌倉,628日北条時房於北条政子宅邸、在大江廣元見證之下被任命爲「軍營御後見」(將軍的監護人);此職被後世認為就是實際上的「連署」。但上橫手雅敬研究認為,北条時房就任連署的時間則是在北条義時死後約一年、北条政子死後(嘉祿元年,12257月)左右。

 

三、 設立之背景

在元仁元年(1224年)7月伊賀氏陰謀事件的紛爭中,北条泰時在尼將軍北条政子及幕府元老的支持下,成為第三代執權(另一方面,北条時房被任命爲「軍營御後見」);北条泰時與北条時房的「兩執權體制」成立。或許這是北条政子希望叔姪二人共同合作、打造下一個世代的鎌倉而這樣安排的。不過,由於北条泰時出身自北条氏庶流、並非嫡系,因此其在家族內部地位仍然很薄弱。

因此,北条泰時繼承執權之後,作為「總領」為提高自身在北条氏內的地位,以自己為中心推展諸多政策,例如:設立管理北条氏所領的公文所,謀求經濟實力的支配,然後制定《家法》,強化了對北条一族和被官(家來)的控制……等作為,都是希望幕府政治穩定。

另一方面,作爲北条泰時的迴避北条氏一門內部矛盾對策,在嘉祿元年(1225年)正月元日垸飯儀式之後到4月之間,北条時房以維持京都治安的名義上洛,並位居六波羅探提南北二方之上。幕府二大巨頭北条泰時和北条時房分別在日本的東邊和西邊─鎌倉和京都分擔政務,以謀求幕府政權的穩定。

然而同年(嘉祿元年,1225年)610日,作爲幕府開創大老的大江廣元去世;不久後,尼將軍北条政子也昏迷不醒,之後雖然恢復了意識,但同年711日北条政子結束了69歲的一生。

北条時房趕緊回到鎌倉;相繼失去哥哥姊姊為後盾的北条時房在幕府中的發言權或多或少降低,因此對整個政權來說也增添幾許不安感。

上横手雅敬認為,鎌倉幕府表面上雖然是北条泰時與北条時房擁有同樣權力、二人為對等關係的「兩執權體制」,但實際上北条泰時的權力更大。雖說是名義上,但設立複數執權體制,反應了北条泰時尊重合議制的態度和原則;長又高夫認為不僅是在與北条時房合作的兩執權制上,「執權」職務本身也是伴隨合議制的成立由北条泰時創造的;雖然北条泰時擁有軍營御後見(將軍的監護人)實權,但其將政所別當的首長讓給北条時房,自己擔任次席別當。在家族中地位薄弱的北条泰時藉由尊敬北条時房以維持家族的向心力。

不過,日本學者石井清文似乎持不同意見。他的研究認為,在元仁元年(1224年)7月伊賀氏之變後,實際上北条時房以北条政子和大江廣元爲後盾,比北条泰時更早單獨在政所工作;另外在元仁二年(1225年)元旦成爲垸飯沙汰人,顯示北条時房地位比北条泰時更優越。

另外他也針對北条義時死後「北条時房的動向」進行驗證,認爲上橫手雅敬關於北条時房在鎌倉停留期間存在錯誤(尤其是無法說明元仁二年時的北条時房垸飯儀式);其認爲應該是北条政子的提議,同時指出在北条政子去世之前,北条泰時與北条時房之間可能發生權力鬥爭。

 

四、 設置連署之意義

從北条泰時政策所見北条氏狀況

到了北条泰時才設立了評定衆、執權連署制,這與北条時政或北条義時時期所見北条氏之方針有很大的不同。

在北条時政、北条義時時代藉由剷除認定是競爭對手的御家人,以提高自身北条氏家族的地位;但北条泰時採取了將御家人納為自己同事,權力下放給大家讓大家共享,而自己則成爲大家的首領,提高北条氏地位的方法。

政策爲什麼會改變方向呢?

追根究柢,到了北条泰時時代,他也面臨到鎌倉武士特有的家族課題。

當時的武士團以分割繼承爲原則;如果分割繼承的話,總領家每經過一代,庶家(分家)就會分離、獨立,而北条氏也是鎌倉武士,庶家(分家)也會有從總領家獨立出來,並與總領家相互競爭的傾向。

北条氏原本不像三浦氏和千葉氏那樣有力的豪族,那是因為北条政子嫁給了源賴朝,成爲將軍家的外戚才進而擴大了勢力;但如果庶家與其他御家人一樣,即從總領家族分離出去,北条氏總領家在幕府內的權力地位會因為分家而下降。

換句話說,北条泰時的總領權比祖父北条時政或父親北条義時,因此沒有實力執行消滅其他御家人、擴大勢力的方針。

加上,開創幕府的元老大江廣元和尼將軍北条政子已不在世,幕府迎來世代交接,北条泰時雖然經過伊賀氏之變後以尼將軍北条政子為後盾無視當時的慣例強行繼承,但當時北条泰時在家族內部的地位尚不穩定,因此政權可能會出現權力真空狀態,進而影響到幕府政權穩定。

為此,北条泰時對內開設家族公文所、制定家法等整備家族作為,以團結北条氏家族並維持自身地位,另外找來叔叔北条時房共同治理幕府事務;對外, 則制定大家(武士)應遵循的規則「御成敗式目」(相當於現在所的法律)、設立由有力御家人或事務菁英官僚組成的評定眾,共同討論交換意見並制定政策。

北条泰時希望能制定出一種並非由個人權力統治的政權體制(人治),而是訂定一套大家能共同遵守的規則並且彼此擁有共同權力、能公平公正地參與政治的體制(合議制),如此即便往後領袖有所更替,政權仍能穩定維持運作下去。

回歸正題,北条泰時選擇叔叔北条時房一起來治理幕府事務也是爲了避免北条家族內部圍繞執權發生權力鬥爭。而且如同長又高夫所述,北条泰時將政所別當的首長讓給北条時房,自己退而求其次擔任次席別當,將面子留給叔叔。

而到了後來,擁有與執權同等權力的北条時房也漸漸隨著政治的延續,逐漸退一步,作爲鎌倉幕府No.2支持北条泰時。就北条時房而言,其自身權勢也不及哥哥姐姐北条義時和北条政子,若與北条泰時競爭,恐怕唇亡齒寒,整個北条家會被別人(尤其三浦氏)趁虛而入因而覆滅也不無可能;因此與姊姊認定的接班人、自己的侄子合作,並且以北条氏老二的地位爲基礎壯大自身勢力,才是對一族有利、雙贏的局面。或許北条泰時也知道叔叔的個性,因此也才信任地讓他與自己一起治理幕政,到後來漸漸地收服叔叔。 

五、結語

北条泰時設立的「連署」(複數執權)、制定「御成敗式目」、設立「評定衆」等政策,是地位尚不穩定的北条泰時爲了平息周圍虎視眈眈的勢力而實施的政策。

從結果來看,北条泰時時期被認爲是執權政治最穩定的時代,因此北条泰時的政策可說是成功的。

不過到了下一代後,北条泰時設立之初擔心的結果,果然還是發生了…(北条嫡庶流之爭─名越朝時之亂)

畢竟不可能有100%完美的制度;北条泰時的的制度還是有缺點存在。

隨着時間流逝,到了1250年代後,北条本家霸佔執權一職、並逐漸佔據評定眾等幕府要職,開啟得宗專制直到幕府滅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