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組織介紹(二):十三人合議制(じゅうさんにんのごうぎせい)

成立於1199年(正治元年)412日的十三人合議制是源頼朝死後鎌倉幕府的集團領導體制,一般認為是制肘第二代鎌倉殿源賴家的權力而設置,但最近有新觀點持不同看法認為此制度是輔助鎌倉殿的功能。為嘉禄元年(1225年)設置的評定衆的原型。

十三人合議制的成員包含:北条時政、北条義時、梶原景時、比企能員、和田義盛、三浦義澄、安達盛長、足立遠元、八田知家、大江廣元、中原親能、二階堂(藤原)行政及三善康信。

 

前情提要──二代鐮倉殿繼任

1.源賴家繼承第二代鎌倉殿

1199年(正治元年)正月13日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頼朝驟逝,其嫡子源賴家在父親去世7日後─20日─舉行的臨時除目下,從右近衛權少將升爲左近衛權中將;依據《明月記》、《豬隈關白記》記載,26土御門天皇向諸國守護發布宣旨:源賴家繼承前征夷將軍源朝臣之後,請源朝臣的家人郎從等像以前一樣奉行守護諸國。朝廷承認並同意源賴家接任鎌倉殿,源頼家時年18歲。

在此補充一下,依據學者細川重男分析,正月20日源賴家的升官應該與源賴朝的猝死無關,亦即是在更之前就向朝廷申請的,為何臨時除目的任官不是和11日源賴朝出家的消息一起申請的嗎?因為任官授位有所順序,通常不會突然將正五位下的人一下授予從三位上。幕府高層之前單純可能是想讓源賴家擔任階級稍微高一點的官位。

2.開始執政

1199年(正治元年)35日,在京都的源賴朝妹婿一條能保(已死)的手下、在源賴朝時期成爲御家人的後藤基清因「罪科」而被罷免贊岐守護,改由近藤國平擔任。然而《吾妻鏡》對此記載帶有批判性,稱「幕下將軍御時定置、改訂之始」

後藤基清的「罪科」是指後藤基清與中原政經、小野義成等人一起計劃襲擊朝廷權臣土御門通親,於214日被賴家的雜色(僕人)捆綁後移交到鳥羽院院御所(《明月記》同日條),即所謂的三左衛門事件」(因後藤基清等三人皆爲左衛門尉)。

然而,罷免在京都引發事件的後藤基清是理所當然的處分。源賴家和幕府的處分是爲維持京都的治安和應對朝廷(給個交代)。另外,後藤基清的繼任者近藤國平是源賴朝舉兵以來的御家人,在源平合戰時負責維持畿內治安。任命為贊岐守可以說是最佳人選。

該贊岐守護人事是源賴家首次進行政治活動的紀錄,源賴家作爲鎌倉殿開始執政。 另外,藉由《吾妻鏡》上述的記述,可以看出該書對源賴家的評價很低。

 

接著323日,賴家以「依據特別的宿願」罷免伊勢神宮所領的6處地頭,恢復神領的收入,展現了新鎌倉殿敬神姿態的善政。

隨後在41日還新建負責訴訟事務的問注所。問注所是源賴朝時期元曆元年(1184年)指定幕府(賴朝宅邸)一角而設立的,建久三年(1192年)1125日發生不祥之事後,改設置於執事(長官)三善康信的宅邸。而這次是另外新建的。雖然不知道是否為源賴家的提議,但可以說確實看到源賴家政權的啓動。不過也有人認為此舉乃將裁判權與將軍分離,防止將軍獨裁,類似「司法獨立」。

整體來看源賴家甫上任期間,政權算是順利啓動。


十三人合議制成立

1.十三人合議制成立

但是,新建問注所不到半個月,412日幕府突然做出了極其重大的決定。

對於各種訴訟,停止羽林源賴家直接「聽斷」事務。

「今後所有事情將由北条殿北条時政、同爲四郎主北条義時、兵庫頭廣元朝臣大江廣元、大夫屬入道善信三善康信、掃部頭親能(中原親能,在京中)、三浦介義澄、八田右衛門尉知家、和田左衛門尉義盛、比企右衛門尉能員、藤九郎入道蓮西安達盛長)、足立左衛門尉遠元、梶原平三景時、民部大夫行政(二階堂行政)等人討論後進行判決。」

也就是說,除了這十三個人以外,其他人不能擅自向羽林遞交訴訟。史稱「十三人合議制」。

 

「聽斷」就表面字義是指:聽聞內容後斷定是非。裁判。聽決裁斷。從其他史書的例子可知有:一、訴訟的批准、裁決,二、包括訴訟裁決在內的整個政務的執行,以上二種意思。

而在《吾妻鏡》1199年(正治元年)412日條目中,停止源賴家直接「聽斷」指的是停止直接「訴訟裁判」的意思。

 

訴訟案件全部(大小事情)由13名有力御家人合議制處理。所謂「其外之輩不得左右處理訴訟事宜」(除十三人以外者不得擅自向源賴家轉達訴訟事宜),是指所有訴訟案件均由十三人合議制提出,以及根據案件的不同,由十三人合議制向源賴家上奏;可以認爲是爲了不損害賴家的權威而採取的措施。

而且,該決定直接影響鎌倉殿的訴訟裁判權,而訴訟裁判權在鎌倉幕府內的權力大小可是舉足輕重,因此可以說此措施限制了源賴家擔任鎌倉殿執政的權力。簡言之,源賴家作爲鎌倉殿被限制行使權力。

另外,藤原親能在這個時候在京都不能參加合議,所以即使說是合議,也不以全員出席和全體一致同意爲前提。執權政治時期以後的訴訟機關評定眾和引付眾也不是以全員出席爲前提。


2.合議制推動者及可能原因

另外一提,究竟是誰能夠阻止鎌倉殿源賴家親裁,並推動合議制呢?學者細川重男認為,撇除源賴家本人外,能夠做出這種決定的應當只有源賴家的母親、偉大的源賴朝後家北条政子

北条政子在丈夫源賴朝去世之後出家。這樣的女性在當時被稱爲「後家尼」;後家尼在新當主因年幼等原因無法行使權力時,可以代行當主的權力,因此後家尼在家政中的權威和潛在權力很大。

包括北条政子和十三人合議制成員在內的御家人們因賴朝的猝死而動搖,急忙向朝廷取得認可(26日條),讓源賴家繼任第二代鎌倉殿;然而相較於其父親源賴朝(34歲進入鎌倉),家臣們或許對年紀輕輕的源賴家且又毫無政治經驗感到不安。將幕府的決定權從源賴家一人身上轉移給十三人合議分擔下去,或許包括北条政子在內的幕府高層對首領動搖和不安的體現。對他們來說,源賴家還太年輕了,所以希望暫時把政務交給自己。

但客觀上來說,由於源賴家接任鎌倉殿的時間還不長,此時斷言其是否適任,不免操之過急,因而成立合議制多有唐突之感,但也不能完全歸因於源賴家年紀尚輕,或者武斷地認為是北条氏為奪權而下的一步棋。

源賴家的反抗

對此,源賴家也展開反制手段,試圖掙開宿老合議制的枷鎖。

合議制成立的8天後,420日源賴家任命小笠原長經20歲)、中野能成、比企三郎朝宗、比企時員等人為側近。源賴家命令,除了側近以外的其他人未經源賴家許可,不得謁見源賴家,另外還授予這些人司法豁免權。

小笠原長經的父親小笠原長清是出身自甲斐源氏,他自小便是源賴家的玩伴,後來又成為流鏑馬的射手,中野能成則是背景清白的武士,而比企朝宗和比企時員則分別是乳母家方面比企能員的三子和四子。

此時雖然只記載4位人名,但在後來的726日條中還出現了細野四郎、和田朝盛,所以實際上側近有6名。

 

成立側近之舉看起來是源賴家愚行之始的法令,但源賴家不就是想建立像父親一樣有自己的北条義時、結城朝光等人的「家子」(親衛隊)嗎?

因爲鎌倉殿已經換人,所以家子跟著更換,這應當是源賴家的理由。因為源賴朝確實想把「家子」變成家格,而非代代繼承。例如:建久三年(1192年)526日,御家人多賀重行騎馬經過徒步散步的「家子專一」(首名)北条義時10歲的兒子金剛(之後的北条泰時),源賴朝憤怒地說道:「金剛和你們不同」還沒收多賀重行的所領。

不過,既然源賴家禁止除親信以外的人拜見自己,那麼十三人合議制的成員如果沒有源賴家的特別許可也不能單獨與其會面,因此無法隨意交付訴訟。

合議制可能的實際情形

十三人合議制規定禁止賴家「直接」審查裁決,必須透過北時政等13名宿老合議後才能處理,且不允許受理除他們合議之外的其他訴訟。通常認爲是因為源賴家在就任初期反覆推翻父親源賴朝前例的錯誤政策,因此從失去御家人信任的源賴家手中奪去親裁權,邁向執權政治的第一步。

但現實中存在源賴家親自裁決的事例除了《吾妻鏡》,源賴家發佈的文書也流傳到現在,而且該體制本身存在許多不明確的地方。

雖然普遍的見解認為導入此合議制是為了「遏止源賴家獨裁」,但還沒有出現13人全體通過合議的事例,而且也找不到十三人全員到齊進行合議的事例(不過第二項第一點最後有提到反證

另外,據近年的研究,十三人合議制實際上可能是由其中數人評議後將結果呈給源賴家,最終由源賴家做出最終決定的政治制度,並沒有否定將軍親自裁決的權力,而且反而有「輔助源賴家權力」的作用。

而且,被禁止的是這十三人以外的御家人直接向源賴家提交訴訟。考量此背後實際的可能原因有:之前問注所的開設和功能的擴大,作爲從源賴家時期開始先進的訴訟機構政所的整備、年輕的賴家經驗有限、幕府開創宿老的作用等,而且若各種人等皆能隨意直接向鎌倉殿提交訴訟,幕政就會產生混亂。從這個角度看,不應因此就視源賴家與有力御家人之間產生對立。

最後,舉幾例十三人合議制成立之後,源賴家仍親裁的事例:

1.正治2年(1200年)528陸奧國新熊野社領界線爭議

位於陸奧國葛岡的新熊野神社僧人希望與地頭畠山重忠就坊領的邊界爭議進行裁定。但畠山重忠在藤原秀衡時期就是祈禱朝廷安泰的神社,現在則是祈禱鎌倉幕府繁榮的神社,因此透過三善康信請求將軍源賴家裁定。

據《吾妻鏡》所述,在這場訴訟中,源賴家在地圖上的爭議地中央劃一條線,並說:「所領(土地)的大小寬窄是你的運氣。特別派使節親自實地考察太花時間了。往後所領界線爭議的事情應該以此判定。如果你不服氣,就不要提起訴訟。」似乎暗指賴家是「暗君」(昏君)。

但是,源賴家是否真的是暗君還存有疑問,據《吾妻鏡》記載,同年8月一位賴家的親信源性僧侶對陸奧國伊達郡的界線爭議進行了實地考察,實際上並沒有貫徹上述方針。而且在其他史料文書中有記錄,賴家認為本家的主張確實有道理,並經過審問後才停止地頭職;然而領主針對停止地頭職的要求認為應該根據地頭的陳狀,而且地頭的任命是源賴朝決定的,因此「除非以地頭不當的行為為根據,否則領家的主張並無根據應予駁回」,(以上標準)來判定地頭是否停止。

另外,根據《吾妻鏡》同年810日條目,源賴家下旨命令陸奧.出羽國的地頭權限必須按照賴朝的規定遵守藤原氏時代的舊規,將界線爭議等紛爭作爲「非論」加以抑制。由以上可見,528日賴家針對陸奧國界線爭議的裁定或許真的是亂搞,且帶有否定源賴朝時代規定的意味,但是到了8月時又修正5月時自己的政策方針(自打臉)。因此近年的研究表明,對於源賴朝死後激增的土地關係訴訟,源賴家仍一直致力於維持父親時代決定的土地關係。

2. 正治2年(1200年)1228日強徵所領分予側近

源賴家於同年12月命令政所統計諸國上繳的年貢帳目,並以此為基礎,要求大江廣元徵收治承、養和年間以後1180~)源賴朝封賞給御家人們超過五百町以上的所領,要將這些所領分給自己沒有領地的側近們。聽到這一消息的宿老們驚慌失措,幸虧三善康信等人不斷諫言,源賴家妥協決定改延至明年春天再執行,然而最終並未實施、不了了之。

《吾妻鏡》對此評論:「人心不安、世人譴責、究竟為何?」

然而拿此例來看,源賴家欲將所領重新分配給側近一事,似乎是針對自己被禁止直接裁決訴訟,證實了源賴家被禁止直接裁判的權力。

) 十三人合議制的解體

正治元年(1199年)梶原景時失勢、正治2年(1200年)三浦義澄和安達盛長先後去世、接著源賴家的靠山比企氏於建仁3年(1203年)因政變被消滅,不久源頼家被送入修禪寺幽閉,至此十三人合議制瓦解。

筆者整理十三人合議制的職位和最終結果如下。十三人合議制可說是由鎌倉幕府創始之初最有勢力的元老御家人組成,因此藉由各人(及其家族)最終結果,也可發現北条氏在權力鬥爭下一步一步剷除對手、變成專制獨大的軌跡。

十三人合議制成員及其家族後續發展結果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百科、《鎌倉幕府抗爭史,細川重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鎌倉地名由來(二)──小町、雪之下、西御門

 一、 小町(こまち) 小町範圍 在小町大路的滑川上,夷堂橋以北爲 小町 、以南則稱爲 大町 。據說是因為相對於大町而被命名為小町。 根據《吾妻鏡》記載,這裏是中世鎌倉的工商業地區。另外,這裡也是歴代北条執權的宅邸和許多有力御家人居館的所在。承元四年( 1210 年)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