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人物介紹(二):宗尊親王(中)──公文及和歌方面

 一、公文之變化

皇族將軍的到來在幕府發佈的公文上也帶來變化。

鎌倉幕府的統治組織是沿用朝廷律令制度,其中統治機構之一的「政所」在律令制中是從三位以上的公卿貴族才允許開設的特權,政所職員從朝廷獲得敘位,受到官吏的待遇;而鎌倉幕府也採相同規定─無論是源氏將軍還是攝家將軍─歷代將軍在官位未達三位階段都不能開設政所,此時只能發行有將軍親自簽署花押的「袖判下文」。若官位達到三位以上,則可以發行由政所職員聯名署判的「將軍家政所下文」

而擁立宗尊親王前來鎌倉後,由於宗尊親王恰好於建長四年(1252年)18日元服並被授予三位(鑒於建長三年年底之騷動,不確定朝廷當時是否已有預感宗尊即將成為將軍而為此做的安排),其身份本就有資格開設政所,因此來到鎌倉後的統治機構即爲政所且直接發行具有法律效果之「政所下文」。雖然鎌倉幕府的法律正當性維持下去,但也代表宗尊親王以後的幕府政所下文結尾沒有「將軍花押」了。

另外還有一重大變化,即為宗尊親王時代的政所下文結尾的語句從「依鎌倉殿仰下知如件」(根據鎌倉殿的吩咐,下知如件)變爲「依將軍家仰下知如件」(根據將軍家的吩咐,下知如件)。

這表示,宗尊親王向御家人要求的立場是征夷大將軍,不是與武士建立私人主從關係的武家棟樑「鎌倉殿」。一般認為「鎌倉殿」的稱呼含有與御家人建立主從關係的君主之意;而宗尊親王變更爲「依將軍家仰下知如件」,背後似乎是想對外表達「實際上的主君(鎌倉殿)是北条得宗家而非我」之意。

不過筆者認為,「鎌倉殿」─如同前述─乃與御家人建立主從關係、御家人奉公服從之對象;「征夷大將軍」乃是天皇承認關東政權首領並賦予之頭銜,兩者實質意義上有所不同。

以幕府創建起源來看,源賴朝是先被關東有力豪族們推舉為關東共主成為「鎌倉殿」,之後向朝廷展示、證明自己的實力才被宣佈任命為「征夷大將軍」,承認關東政權的存在。先受到大家推戴並建立主從關係成為首長,後續才獲得「征夷大將軍」的頭銜;若未有與大家建立起關係的基礎,不被大家成認為關東首領,那又何來有「征夷大將軍」之頭銜。

因此,筆者認為宗尊親王在政所下文中不使用「依鎌倉殿仰下知如件」而全部使用「依將軍家仰下知如件」,顯示出宗尊親王與鎌倉武士之間的隔閡;似乎仍以朝廷皇族身分自居,想與御家人保持距離、不想融入御家人們。

這個「依將軍家仰」的語句只在宗尊親王時期被使用而已。到了宗尊親王的兒子惟康王之後,又恢復成原來的「依鎌倉殿仰」。惟康王以後的親王將軍雖然仍受到得宗北条家操縱的傀儡,但是或許鑑於宗尊親王的下場,認知到作為御家人的主人「鎌倉殿」的存在對於鎌倉幕府來說仍是有必要性的,因此又恢復為「依鎌倉殿仰」。不過就客觀而言,惟康王時期外在環境有蒙古來襲的風險存在,因此對於內部鎌倉殿和御家人的合作更爲重要,因此有必要與御家人保持親近良好關係。

二、貫注於和歌

來到鎌倉成爲將軍後,宗尊親王企圖藉由御家人侍奉藝能以提高將軍的教養。特別是文應元年(1260)正月20,宗尊親王在自己的御所安置昼番の衆,在歌道、蹴鞠、管絃、右筆、弓馬、郢曲等各門技藝中可依次任命、指定優秀人選的制度。由此可看出他想要掌握廣泛的學問、遊藝的企圖;而在所有記憶當中,宗尊親王特別熱衷的是和歌

而宗尊親王作爲歌人的資質也很高,在將軍期間內留下無數首優秀的和歌,其作品可說是自三代將軍源實朝之後,爲幕府歌壇帶來第二個繁榮期;從這個意義上講,宗尊親王開設的鎌倉歌壇可以說在中世紀文學史上到達另一高峰。以下稍微追溯宗尊親王在鎌倉有關和歌的事蹟。

從文應到弘長年間幕府歌壇非常活躍,除了侍奉將軍的近臣外,還包括北条氏和其他御家人,當時的鎌倉有很多歌人:北条一門以北条政村北条重時、北条長時父子爲代表;京都詩人則有藤原顯氏飛鳥井教定真觀葉室光俊1203~1276)、仙覺1203~?)等等。尤其是真觀是被宗尊親王奉爲歌師邀請到鎌倉來的人物。

在這樣的背景下,宗尊親王對和歌的愛好迅速發展,弘長元年(1261)正月27,藤原顯氏、真觀、北条長時等人聚集在一起,開始盛大舉行和歌會;325日製定了「歌仙結番制」,這是從近習中選出擅長和歌的人,依次指定輪值人員,每天提交五首詠歌的制度。此後,宗尊親王於5月下令評定衆後藤基政編纂《東撰和歌六帖》9月彙整《人人能夠吟詠的侍百首歌》並共同編纂《柳葉和歌集卷一》。像這樣,以宗尊親王爲中心的和歌愛好發展到形成幕府制度的重要方面。

弘長二年(12629舉辦了三十六人歌會。因一人提交十首詩,又名「三十六人大歌合」。歌人除宗尊親王以下、側近東胤行、京都方面的冷泉爲家、藤原爲氏、藤原信實、真觀、後藤基政外,鎌倉方面還有北条政村、北条長時、鶴岡八幡宮別當隆弁等人也齊聚一堂。同年11月和12月,宗尊親王在歌會上也吟誦了百首詩,弘長二年吟誦的這些大量和歌組成《柳葉和歌集卷二》作品。

翌年弘長三年(126322在御所舉行和歌會,接下來的8天在北条政村宅邸舉行和歌會,每天吟誦一千首續詩。624,宗尊親王一人從未刻(下午2時左右)開始詠歌到次日25日巳刻(上午10時左右),創作了百餘首歌,並命「掃部助範元」為此清書。這些作品稱作《一夜百首》,收錄在《柳葉和歌集卷三》的卷首。據《吾妻鏡》記載,30日宗尊親王請真觀評價這百首歌,真觀評論「勝過去年一天的百首御歌」,但宗尊親王本人似乎對這些詠歌感到不滿。由此可見,宗尊親王對詠歌的批評和欣賞能力正在進步。

弘長三年(1263729,宗尊親王將建長五年(1253)到正嘉元年(1257)五年間的詠歌編纂成《初心愚草》,裡頭摘錄了宗尊親王12歲到16歲的作品,「初心也是愚草」成為作品名稱來源。8月編纂了《三代集詞吟誦侍百首歌》《柳葉和歌集卷三》由之前的《一夜百首》和《三代集詞詠侍百首歌》組成。此後,《柳葉和歌集》由文永元年(1264617日以『身づからの歌百首、つがひに合はせ侍るとて』爲題的百十餘首詠歌和10月也吟誦的百首詩組成《柳葉和歌集卷四》,接著文永二年(1265)閏四月吟誦的360首詩組成《柳葉和歌集卷五》,不斷產出作品。同年129日真觀撰寫完成,收錄10卷和歌集的《瓊玉和歌集》編纂完成。

三、解析和歌作品

宗尊親王對和歌的傾心已經超越了愛好範圍,可以說沉溺於和歌。宗尊親王之所以沉溺於和歌創作,無疑是爲了表現自己所熱愛的世界,甚至可以從中感受到作為傀儡將軍的孤獨感。另外,從《吾妻鏡》可以看出,宗尊親王經常生病,似乎比較虛弱。也許如此,宗尊親王在很多的詠歌作品中,能深刻地反映自己所處的立場悲傷感

宗尊親王在《和歌》中表現的傷感另外可能也來自擔心與當時幕府要人關係的慘烈厭世觀和無常觀;從這些歌曲中也可以看出宗尊親王近期所懷抱的心情。這也許與自己強烈的自我防衛有關;由於沒有其他能抒發或是表達的管道,因此詠歌無形中成為宗尊親王唯一能對外表達內心想法的方式─亦即利用詠歌向幕府首腦表達絕無異心

弘長三年(1263年)6月,宗尊親王宣佈作爲征夷大將軍上洛,8月9日幕府公佈了供奉御家人的名單並將出發日期訂為10月3日;這次上洛是自正嘉二年(1258原訂上洛但因暴風雨取消的計畫,時隔5年再次做出的上洛決定,想必當時宗尊親王應該感到非常喜悅。然而,8月14日開始鎌倉颳起暴風雨,連宗尊親王的御所都遭到巨大的破壞損失,幕府不得已於25日宣布取消上洛計畫。宗尊親王利用和歌表達當時失落及思念的心情。

不過此次上洛計畫有人認為雖然幕府以災害爲理由取消,但御家人的經濟負擔太大可能才是主要原因。甚至有陰謀論認爲,由於當時前執權北条時賴的健康惡化(11月22日去世),鎌倉的土御門顯方(權大納言中後嵯峨院的外戚)唆使還有繼承皇位可能性的宗尊親王在京都策劃政變,因此取消上洛計畫以阻止宗尊親王前往京都

隔年,文永元年(12644宗尊親王之子嗣─惟康王誕生。次年文永二年(1265917被朝廷授予一品親王、任命為中務卿,反映出後嵯峨上皇將與後深草上皇、龜山天皇等其他皇子同等待遇以支持自己血脈的安排;9月21日又生下掄子公主(1265~?),1226日在《續古今和歌集》中收錄的詠歌,從中可看出宗尊親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續古今和歌集》是根據後嵯峨上皇的院宣、冷泉爲家、九條基家、九條家良、真觀等撰寫的敕撰和歌集,排擠其他歌人、其中尤以宗尊親王的作品最多─高達67首,可見宗尊親王當時在歌壇上的地位。

隨著時間的流逝,尊宗親王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長大,然而當初推動迎接宮親王的幕府高層重要人士卻也陸續離開:弘長元年(1261113日北条重時去世、弘長三年(12631122日北条時賴享年37歲逝世、文永元年(12648月執權北条長時去世,執權由北条政村繼任、北条時宗擔任連署。

當初接納自己、熟悉的大人物一位接著一位離開,改由下一世代成員逐漸接替擔任幕府要職,幕府高層迎來世代輪替以及隨之帶來改變的新體制。受到新首領的不信任以及身邊羽翼逐漸豐滿的勢力,這樣具有鎌倉殿自覺的宗尊親王逐漸成為幕府的眼中釘,接下來的命運準備迎接厄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鎌倉地名由來(二)──小町、雪之下、西御門

 一、 小町(こまち) 小町範圍 在小町大路的滑川上,夷堂橋以北爲 小町 、以南則稱爲 大町 。據說是因為相對於大町而被命名為小町。 根據《吾妻鏡》記載,這裏是中世鎌倉的工商業地區。另外,這裡也是歴代北条執權的宅邸和許多有力御家人居館的所在。承元四年( 1210 年)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