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坂井孝一《承久之亂》所見第三代將軍源實朝的真實樣貌

引言

《淺談鎌倉幕府源氏將軍三代滅亡原因》趨勢文章裡提到:「一般認為三代將軍源實朝儘管身為鎌倉殿卻很嚮往京都朝廷的貴族生活、文化且更勝於武士。他不僅一直向朝廷靠攏、娶了朝廷公卿坊門信清的女兒──坊門信子為妻子,還喜歡和歌、是一位和歌歌人,甚至編訂一本私人和歌集《金槐和歌集》。此外,聽說他也很愛蹴鞠(踢球)。他的這些行為舉止,使得鎌倉政權越來越向京都朝廷靠近、「公武合體」逐漸成為趨勢。」這應該是一般人對源實朝的刻板印象。

然而本篇文章則是藉由坂井孝一所著的《承久之亂》一書中介紹到源實朝的生平,來反駁那篇文章中的論點,也是打破前述的刻板印象。

(一)      因為源實朝喜愛和歌、蹴鞠引發御家人深怕公武合體而遭到暗殺?

這個問題將源實朝遭到暗殺的原因過於簡化而形成錯誤的結論。源實朝的確喜愛和歌、蹴鞠等公家文化,但其並非因此而遭到暗殺的(其原因如第四點說明)。相反的,有些武士們可能也是喜愛公家文化的活動。

那是因為,通常東國武士往往期望補任朝廷的衛門尉、馬允等官職,借助朝廷傳統的權威來強化、維持自己的權力。武士團內部有在地武士與在京武士不同的職責分工:在地武士竭力經營土地、確保自身利益;在京武士則致力於建構與貴族的人脈關係。在京經驗豐富的武士中,不乏入選敕撰集的優秀歌人以及在都城人前展示樂器演奏的音樂達人。

 

更何況源實朝還是幕府將軍。源實朝交往的對象是天皇、院及公卿,如果沒有都城的文化教養,則全無對話的可能。而源實朝的父親源賴朝也是受到慈圓稱讚的和歌名手。二代將軍兄長源賴家也是蹴鞠的達人。《吾妻鏡》中針對源實朝的批判,比較像是那些武勇一邊倒的武士們因無法理解而發出的揶揄與抱怨

 

(二)      源實朝真如大河劇所演政治上一直受制於北条義時?

大河劇《鎌倉殿的13人》第39集中,北条義時曾對源實朝說:「今後請不要再對我的作法有意見……鎌倉殿你只要在一旁看著就好……」。

截自《鎌倉殿的13人》官方預告片
然而實情恐怕不是如劇中所演。實際情形是,1209(承元三年)年滿18歲的源實朝便開始將軍親政。(雖說大河劇第39集開頭便說該集演出1208(承元二年)1211(建曆元年)間的事,但北条義時說這段話的時間點未標明,故無法確定演出的片段屬於哪一時間點。)

取自《鎌倉殿的13人》官網劇照
之後經過1213(建曆三年)的和田合戰時,御家人們更深刻了解到將軍地位以及將軍權力的舉足輕重。

 

1.將軍成年後開始親政與北条義時之互動

回到1209(承元三年),由於將軍的親政,幕政也迎來轉機。五味文彥認為,1209 (承元三年)4月,源實朝利用晉升從三位的契機,開設政所*,開始行使親政權。此後,開始下發由別當四到五人以及令、知家事各一人共同簽署的將軍家政所下文,政所逐步發展成為將軍親政的中心政務機關。

*政所:鎌倉幕府內負責財政、處理訴訟等事務的重要政務機構。別當為最高長官。


但是,最初北条義時、大江廣元等幕府的首腦們作出蔑視年輕鎌倉殿源實朝的舉動。據《吾妻鏡》117日條記錄,「武藝為事,令警衛朝廷給者,可為關東長久基之由,相州、大官令等被盡諷詞」(相模守北条義時,大官令[大膳大夫]大江廣元等諫言:專心武藝,警固朝廷,可為幕府長久安泰之根基)。這段記錄後來變成塑造源實朝文弱將軍形象的根據。確實,源實朝在身體能力方面並不出眾,並不是像源賴朝、源賴家一樣以武藝獲得武士支持的類型。但是,重要的是作為主君的毅然姿態與氣概。在這方面,源實朝並不遜色。

一周後的1114日,北条義時向源實朝提出要求,希望下令准許其「郎從」獲得相當於「侍」的身份地位。這在劇中也有演到類似的橋段:北条義時不僅將一直跟在兒子北条泰時身邊、忠心耿耿的郎從取名為平盛綱,還想將其立為御家人。

取自《鎌倉殿的13人》官網劇照,平盛綱央求北条義時讓自己被立為御家人

回到正題,「侍」是相當於六位的御家人身份,而「郎從」不過是御家人的家臣。北条義時要求自己的郎從享受特別待遇,這種做法顯然十分傲慢。對此,源實朝認為如若允許,將導致幕府內部身份秩序的混亂,召來災禍,「永不可有御免之趣,嚴密被仰出(嚴令永不可許之)」,毅然決然地拒絕北条義時的要求。在北条義時眼中,源實朝仍是自幼在其身邊長大的孩子,然而源實朝的嚴詞拒絕令其倍感意外。此後,在相當長時間內,北条義時再無諷諫之舉。

 

2.和田合戰的影響

時間快轉到1213(建曆三年)52日,和田合戰爆發。和田合戰的細節經過由於與此篇主題無關,故不在此贅述,但簡單來說,開戰的雙方一方是幕府執權北条氏,另一方是幕府開源功勳之元老御家人且為侍所別當的和田義盛;開戰時期,見此狀的其他御家人們一開始還舉棋不定,無法選擇該加入哪邊。而勝負的關鍵在於即在於掌控將軍本人,而將軍親自簽署的御教書在軍事動員方面也發揮巨大的作用。開戰初期,由於北条義時搶先控制住鎌倉殿源實朝,戰鬥期間雙方戰事一度膠著,於是北条義時請將軍源實朝寫下將軍御教書,下令加入擁護將軍的北条氏一方,並親署花押然後發送至各處。御家人們收到將軍的命令後,紛紛加入北条氏陣營,進而消滅和田氏取得勝利。經過和田合戰的經歷,不僅使御家人們,應該連源實朝本人和北条氏一族在心中都深刻瞭解到將軍地位以及將軍權力的舉足輕重。

 

3.朝幕和諧之交流

經歷了和田合戰這一場震盪劇烈的「大地震」後,北条氏敵對勢力的消失,將軍與執權二者之間互補、協調的關係得以發展,幕政反而迎來安定的局面。而朝廷(後鳥羽上皇)方面,也給予幕府相當程度的支持,其主要體現在與源實朝的互動、交流。

 

首先是,1215(建保三年)76日,御台所之兄坊門忠信奉後鳥羽上皇之命,將「去六月二日仙洞歌合(眾議判)一卷」送至源實朝處。這是後鳥羽上皇在聽聞飛鳥井雅經向源實朝獻上水無瀨殿的歌合後做出的決定。吉野朋美認為,後鳥羽上皇的目的是加強源實朝對後鳥羽上皇以及都城的憧憬,尊重與忠誠心。和田合戰過後兩年多,後鳥羽上皇再次通過和歌將手伸向了源實朝。

 

1216(建保四年),後鳥羽上皇更透過官位晉升來支持源實朝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620日源實朝升任權中納言,720日兼任左近衛中將。在和田合戰前,1213 (建曆三年)227日,源實朝曾因修建院內裡的功賞敘正二位,自此以後,在34個月的時間內再無升任敘位。這或許是因為源實朝已經升至高官位,但對於幾乎每年都會獲得官位晉升的源實朝而言實屬例外。然而,以1216(建保四年)6月為分界,源實朝的官位開始再次上升。坂井孝一認為這是後鳥羽上皇朝廷支持源實朝的舉動。

 

4.將軍強化親政

對於後鳥羽上皇的支持,源實朝也進行了回應。1216(建保四年),源實朝再次開始著力實施將軍親政。223日舉行「二所詣」,親赴箱根、伊豆兩權現祈禱國土安泰;49日,終日在常御所南面聽取御家人的愁訴並親自進行裁斷。並且,為處理各種事務,任命了三浦義村、善信(三善康信)、二階堂行光、中原仲業四人為奉行*。另外,105日還舉行了「庭中言上」,即聽取御家人上訴並加以裁斷,名副其實的進行將軍親政。此外還行使官位推薦權,實現御家人官位晉升的願望。大江廣元在127日出任大國受領陸奧守,這是源賴義、源義家曾出任的光榮職位;北条義時也在113日由正五位上升敘從四位下,翌年128日升任了當時北条氏的極官(歷代的最高官職)右京權大夫。

*奉行:負責、執行特定政務的責任人。

將軍親政的強化從幕府文書中也可以窺見一斑。五味文彥曾指出將軍家政所下文的變化。將軍家政所自1209(承元三年)設立以來,置有45名別當。除北条義時、北条時房與大江廣元之子大江親廣3名固定的別當外,中原師俊、中原仲業、二階堂行光等吏僚中還會有12人同為政所別當。當發佈將軍家政所下文時,需政所別當共同署名。但是,在「建保四年422日」簽發的將軍家政所下文中,在北条義時、北条時房、大江親廣、中原師俊、二階堂行光之外,還增加了大江廣元、源賴茂、源惟信、源仲章四位別當的署名。五味文彥將此稱為「政所別當九人制」,認為這是由源實朝近源仲章的提案,以政所為據點、強化將軍親政之策。但是源賴茂、源惟信多在京都,因此側近源仲章的加入就顯得特別有意義。而出任陸奧守的幕府重臣大江廣元的加入,則確保這之間的平衡;這種做法非常符合源實朝的作風。可見源實朝將幕府首腦全部集結在將軍權力的據點──政所,並進行了精心、厚重的佈局,呼應後鳥羽上皇支援的源實朝通過強化將軍親政,使朝幕間的協調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      源實朝時期鎌倉幕府的確有朝向公武合體之趨勢,而御家人之首北条氏也未有異議

1.公武合體之始原因──將軍繼承問題

其實從第二點便可看出,當時的幕府和朝廷交流其實是很正常的,且兩者之間保持和諧的關係,公武兩者是和平並存的。當然後鳥羽上皇利用補任武士官位,以將其納入自己掌控之下,而東國武士應當也對獲得朝廷封官不感到排斥,似乎看不到所謂東國獨立主義的影子。其實細看承久之亂的原因,似乎也與關東獨立主義和公武合體主義沒有關係;會將承久之亂視為關東獨立主義大勝公武合體主義的看法,可能也是站在歷史發生後的角度看到結果得出的結論。

武士將朝廷官職視為權力來源而競相徵求也是事實。即便是典型的東國武士和田義盛也曾懇請源實朝舉薦出任上總介、北条義時也獲得了從四位下的位階。沒有源實朝的舉薦,御家人是無法獲得朝廷官職的,即便是幕府首腦也是如此。

 

回到正題,公武和諧交流的關係,因為某個原因,更進一步迎向公武合體的趨勢,而這個原因也是源實朝遭到暗殺的直接原因和引發承久之亂的間接原因。此原因乃幕府自成立以來,一直導致幕府內部御家人間勢力動盪不安的因素,亦即將軍繼承問題

1216(建保四年),源實朝時年25歲。1204(元久元年)末迎娶御台所以來,已經過了12年。而自1209(承元三年)開始實施將軍親政以來,也已經過了7年的歲月。儘管如此,源實朝與御台所一直沒有子嗣出生。而且,與其父源賴朝、其兄源賴家不同,源實朝始終沒有納妾,沒有側室;原因不明,或許與其性向有關。這在男色關係十分常見的古代、中世社會也並非不可能,但源實朝的側近中並不存在男色的對象。因此,也有可能是身體方面的原因。這種推測必須倍加謹慎,但源實朝本人似乎考慮過為何自己無法生育子嗣。

而此時源實朝想到一妙計來解決問題,即請來宮中的親王(後鳥羽上皇的皇子)作為源實朝的後繼將軍

 

2. 朝幕交涉的開始

1218(建保六年)115日,政所舉行了關於北条政子赴熊野參拜(熊野詣)的審議,決議由其弟北条時房隨行前往。北条時房有在京的經驗,並且具有蹴鞠等京都文化的教養,因此北条時房同行顯然是為了輔佐缺乏上京經驗的北条政子。

然而,為何會在政務的中心機關政所審議北条子的熊野詣呢?關於「尼二位」北条政子為參拜熊野而上京,《愚管抄》中有這樣的記述:後鳥羽上皇的乳母「卿二位」藤原兼子,養育了源實朝御台所姐姐「西之御方」(坊門信清之女,坊門局)所生的賴仁親王。據說,卿二位對這位賴仁親王寄予厚望,「繼位之心深重,不可行者,則令為將軍」。

從這樣的記述來看,北条政子熊野詣的真正目的即是為迎請後鳥羽上皇之皇子作為源實朝的後繼將軍而上京交涉但如此高層的政治交涉,成功與否難以預料。於是,原本難以出現在正式政治舞臺上的女性北条政子,便利用熊野詣的名目,成為交涉的當事人。


1218(建保六年)24日,北条政子與北条時房出發赴京。在京期間,與卿二位藤原兼子展開交涉,並且約定六條宮雅成親王冷泉宮賴仁親王中的一位,作為源實朝的後繼將軍東下鎌倉。亦即交涉的結果成功了!另外,在北条政子離開鎌倉6日後的210日,為向朝廷傳達源實朝希望升任近衛大將的願望,大江廣元作為使者上京。2天後的212日,為傳遞源實朝希望出任比其父源賴朝右大將官位更高的左大將的意願,幕府再次派出使者。

 

值得關注的是,1月的審議在將軍親政的據點政所舉行。由此可見,親王將軍下向鎌倉的計劃源自將軍源實朝的構想。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北条政子、北条義時、北条時房及大江廣元等幕府首腦為實現這個目標與源實朝達成一致共識,並付諸行動。

北条政子過去以親權為後盾代行將軍權力,在和田義盛希望出任上總介的問題上曾公然反對源實朝,可以說是一位怠慢不得的母親。正是這位母親身負談判者這一艱難任務。並且,由具有京都教養的北条時房輔佐其姐北条政子,大江廣元也以傳達源實朝希望升任比源賴朝職位更高的左近衛大將的訴求為名被派出。雖然不見北条義時的名字,但作為政所別當的他勢必承擔著統籌全局的責任。

總而言之,幕府高層在迎接朝廷親王作為繼任將軍這件事情上呈現無異議的一致同意。如果獲得後鳥羽上皇此一後盾,幕府的權威提升,朝幕間的合作關係進一步發展,最終必然會使御家人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在眾人的心中是不言自明的。

由此可知,「御家人因不滿公武合體而暗殺源實朝」的說法是錯誤的,其將後來發生的承久之亂背景因素與源實朝被暗殺的源因被輕易連結,導致得出錯誤的結論。

 

3.「幕府內院政」的構想

源實朝同其尊崇的亡父一樣重視王權,且已經意識到自己無法生育子嗣。對於這樣的源實朝而言,擁立既是名親又是政治、文化方面典範的後鳥羽上皇皇子為將軍並予以輔佐,亦即通過將王權這一公家政權的傳統權威引入新興武家政權的方式,將幕府發展為東國王權的策略,也意味著巨大的利益。如果將軍職讓予親王並在其後予以輔佐,源實朝就可以像後鳥羽上皇一樣讓位,自由謳歌,在保持前將軍權威的同時,從將軍應履行的公務中解放出來,享受遠遊之類的自由。像其父源賴朝在舉兵十年後上京與後白河法皇、九條兼實會談一樣,源實朝上京與後鳥羽上皇、順德、御台所之兄坊門忠信等院近臣會面,暢聊和歌談義,進一步發展朝幕間的友好關係,也不無可能。即所謂「源實朝的幕府內院政」

實際上,在多年之後,四代將軍九條賴經將將軍職讓於其子賴嗣後就以「大殿」的身份保持了背後的勢力。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滿、義持也在辭去將軍職,成為自由之身後,繼續行使強大的權力。可以說,源實朝的策略是可以成為這種做法的先例的。無論於公於私,的確都是挽回唐船入水失敗汙名起死回生之策。

 

4. 朝廷方面(後鳥羽上皇)的回應──破格升官

鐮倉方面代表──北条政子與朝廷方面代表──藤原兼子,
取自《鎌倉殿的13人》官網劇照

交涉在「卿二位」藤原兼子與「尼二位」北条政子兩位女性間以非正式的形式進行,但藤原兼子與北条政子傳達的是後鳥羽上皇與源實朝的意願,交涉成功意味著後鳥羽上皇欣然接受源實朝幕府的提案,因為這對於後鳥羽上皇而言也是裨益良多未來如果後鳥羽上皇的子孫出任將軍職,並由源實朝輔佐那麼幕府將被置於後鳥羽上皇的統治之下,而其在現實世界中君臨全日本的帝王之路也將打開。

 

後鳥羽上皇通過破格晉升北条政子、北条時房的方式進行回應。儘管北条政子已經出家,但仍在1218(建保六年)414日升敘從三位。女性在出家後的敘位通常僅限「准后」*,因此北条政子的晉升可說是罕見的特例。後鳥羽上皇傳話准許其拜謁,但北条政子以「邊鄙老尼」拜謁「龍顏」無益、不妥為由,匆忙返回鎌倉。即便如此,後鳥羽上皇也沒有因此不悅,同年1013日,北条政子再次升敘從二位。誠然是超乎正常的速度、破格的待遇。同時,在北条政子返回鎌倉後,在京的北条時房還獲許攜帶次子北条時村出席院的蹴鞠會。北条時房連續三日展示蹴鞠技巧,而後鳥羽上皇則數次稱讚其深諳此道。5月返回鎌倉後,北条時房欣喜地向源實朝彙報當時的感恩之情。

*准后:「准三后」、「准三宮」的簡稱,即享受相當於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后所謂「三 后」待遇的人。

當然,源實朝也受到後鳥羽上皇的破格待遇,即超乎尋常的官位晉升。113日已經升至權大納言─即其父源賴朝的極官(生平所任最高官職)─的源實朝,在36日超過其父右近衛大將升任至左近衛大將,並兼任左馬寮御監。627日在鶴岡八幡宮舉行慶賀源實朝就任左大將的祭拜活動。在109日升任內大臣─衝破大臣的屏障─2個月後的122日又升任右大臣,同月20日舉行了作為大臣的「政所始」儀式。後鳥羽上皇為了他的慶賀儀式,下賜檳榔葉裝飾的檳榔毛牛車、九錫的雕弓等豪華的器具及裝束,還令公卿、殿上人列席參加。這些昂貴、珍惜的物品不僅驚人耳目,而且使源實朝的權威進一步提升。於是,源實朝決定翌年1219(建保七年)127日在鶴岡八幡宮舉行右大臣的拜賀儀式。

 

然而,源實朝異乎尋常的官位晉升卻打破了早已在公家社會中形成定式的家格秩序,在震驚世人的同時,也引發眾人的不滿。當然,由於後鳥羽上皇的意向顯而易見,因此並沒有人公然地進行批判。但九條兼實的弟弟,出身高級家格攝關家的慈圓,在源實朝被暗殺後,就在《愚管抄》中對源實朝進行了批判,認為其愚蠢至極,全無武士警惕之心,玷污大臣、大將的名譽。

此外,「古活字本」還將源實朝的破格晉升稱為後鳥羽上皇對源實朝的「官打」。所謂官打,就是為了讓人在出任自身無法承擔的高官時遭遇災難而實施的一種詛咒,但後鳥羽上皇完全沒有詛咒源實朝的理由和必要。這種說法不過是人們對其破格晉升的不滿,嫉妒與源實朝橫死後承久之亂爆發等各種因素聯繫在一起時形成的一種推斷而已。

 

(四)      源實朝遭到暗殺的原因與鎌倉幕府成立初期動盪不安的因素脫離不了關係──鎌倉殿之繼承

1. 公曉

但是,也有人由衷地希望「官打」成真,即二代將軍源賴家的遺孤,源實朝的侄子公曉。公曉出生於1200(正治二年),有力御家人三浦義村是他的乳母夫,但4歲時他的人生卻遭逢突變。1203(建仁三年),其父源賴家被驅逐,失去將軍職,翌年在修禪寺遇害。即便如此,1205(元久二年)時年6歲的公曉還是在北条政子的裁奪下成為鶴岡八幡宮別當尊曉的入室弟子,翌年成為源實朝的猶子。1211(建曆元年),在尊曉的次任別當定曉的主持下,12歲落髮為僧侶,並上園城寺修行。在定曉死後,1217(建保五年)6月公曉返回鎌倉,成為鶴岡八幡宮的別當。

令人訝異的是,自同年1011日開始,公曉發願千日閉門不出(參籠祈請),甚至不剃頭髮,日夜連續祈禱。這很有可能是詛咒源實朝的祈禱。而不剃頭髮或許是在為源實朝死後還俗繼任將軍而做準備。


然而,1218(建保六年)源實朝的後繼將軍問題突然出現新的發展。儘管公曉處於參籠之中,但仍能從其乳母夫三浦義村之子即弟子駒若丸(後來的三浦光村)等人處獲知消息。如果親王將軍受擁戴,並由右大臣源實朝輔佐,那麼自己的將軍之路無異斷絕。在此之前,只能先殺後快。何時動手呢?公曉身為鶴岡八幡宮的別當,神宮境內就是他的地盤,源實朝來到之時就是動手之機。窮途末路的公曉做這樣的打算也不足為奇。

 

2. 雪日的慘劇

1219(建保七年)127日,終於迎來了源實朝進行右大臣拜的日子。日間陽光明媚,但夜間卻不可思議地忽降大雪,積雪深達60多公分。《愚管抄》、《吾妻鏡》、《六代勝事記》、《承久記》等史料都有記錄這個雪日中發生的慘劇,其中,以恰好在場的公卿、殿上人的資訊為基礎,在大約兩年後由慈圓記錄的《愚管抄》最為可信。

據《愚管抄》記載,源實朝完成社殿奉幣後由石階走下,一手提著下襲(穿在正裝束帶下、下擺很長的襯衣)的裙擺,一手持笏,邊走邊向坊門忠信、西園寺實氏、藤原國通、平光盛、難波宗長等與幕府關係密切的公卿頷首示意。就在此時,頭戴山伏頭巾的法師突然奔出,踩住源實朝的衣擺,大喊「斬殺父之仇敵」後,一刀就砍下了源實朝的首級。另有34人,將作為前驅(隊列的引導者)手持火把的源實朝側近源仲章誤認為北条義時,一併斬殺。但受命「止步中門」的北条義時本人,此時正手拿御劍在中門等候,也因此躲過此劫。在鳥居外的隨兵們發覺的轉瞬之間,慘劇就這樣發生了。

此後,公曉向三浦義村派出使者,轉告其殺害殺父仇人源實朝的消息,宣稱自己才是繼任將軍,並越過八幡宮北面的大臣山趕往御所西門附近的三浦義村宅邸。不過,三浦義村隨即上報北条義時,並派兵將公曉誅殺。這段記述可說非常地逼真。

 

而《吾妻鏡》中則記述了各式各樣的怪異現象。為何大江廣元淚流不止?源實朝看著庭院中的梅花吟出了所謂「此去不復歸,化為無主宿。世事無常,軒端之梅勿忘春」的禁忌之歌;八幡神的神使鴿子鳴聲不斷;源實朝走下牛車時,劍突然折斷;最誇張的是北条義時因看到白犬的幻影而身感不適,將手持御劍的職責交由源仲章代行,其本人則返回小町的宅邸,因而撿回一條命。

在北条得宗家(得宗是北条氏嫡流的家督)全盛時期編纂的《吾妻鏡》,或許是因為無法如實地將宗家始祖北条義時描繪成被將軍下令「止步中門」,在中門處守候的矮小形象,因而以怪異現象混淆視聽。

 

3.源實朝暗殺陰謀論

(1) 北条義時幕後黑手說

然而諷刺的是,正是基於這樣的記述,出現了以倖免於難的北条義時為暗殺源實朝為幕後黑手的陰謀論。但是,對於和源實朝一同推進後繼將軍計畫的北条義時而言,不可能在當時採取前功盡棄的做法。因此,北条義時陰謀論並不成立。

(2) 三浦義村幕後黑手說

另外,作家永井路子還提出了公曉乳母夫三浦義村的陰謀論。公曉的弟子駒若丸是三浦義村的兒子,而三浦義村本人在當日也沒有出現。據此,永井路子認為,三浦義村計畫由公曉暗殺源實朝和北条義時,自己則負責襲擊北条氏的小町宅,一決勝負。但是由於有所察覺的北条義時返回小町宅,故三浦義村選擇殺死公曉進行自保。這種猜想看似有理,但以《吾妻鏡》中關於北条義時的記述為論據,卻有所偏頗。首先,北条義時並沒有返回小町宅;其次,當日不見三浦義村身影,應該是因為前年舉行直衣始儀式時,三浦義村與長江明義發生爭執,因此未被允許參加右大臣拜賀的儀式。更何況三浦義村在和田合戰這一擊敗北条氏的絕佳時機選擇站在北条義時一方,很難想像其會在右大臣拜賀儀式上與北条氏一較高下。換言之,三浦義村黑幕說也難以成立。只能認為這雪日的慘劇是陷入絕境的公曉採取的單獨行動。

 

然而,一個年輕人的行兇行為卻產生了改變歷史的重大影響。鎌倉幕府三代將軍右大臣源實朝,享年28歲、周歲265個半月慘死,世人震驚。

 

後記:

在開頭有提到前篇文章中提到鎌倉幕府開創者源賴朝為何只傳承三代便中斷的原因,其中以宏觀的角度看待鎌倉時期的歷史,然而卻有點將歷史事實與分析過於簡化連結成因果關係,得到錯誤的結論;這在一般大眾編年科普歷史書籍中常見到這樣的例子:為了讓大眾更容易理解一段時間的歷史,所以用簡單一句話來代表一段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及綜合結論。

其實仔細分析源氏三代將軍滅亡的背後原因都不盡相同,因此不能用簡單一句話,如:因為離武士政治愈來愈遠,(源氏)才一下子消聲匿跡的、源氏因為越來越接近朝廷(公武合體)所以才被御家人倒台……等,來說明其滅亡的原因。

之後會針對《淺談鎌倉幕府源氏將軍三代滅亡原因》那篇文章的內容陸續發表筆者所蒐集到、整理出來的資料,更深入分析三代源氏鎌倉殿相關的歷史,以期給大家更深入了解鎌倉時期的歷史。

參考、引用資料:坂井孝一,《承久之亂》,江蘇人民出版社

壽永二年(1183年)十月宣旨

一、簡介

壽永二年十月宣旨─也簡稱「壽永宣旨」─係朝廷為因應全國各地受治承.壽永之亂(源平合戰)影響,無法獲取年貢等賦稅,與源賴朝交涉的結果;朝廷於壽永二年(1183年)1014日向源賴朝下達宣旨,一般認為該宣旨賦予源賴朝在東國(東海道、東山道)的莊園公領統一徵收官物、年貢等賦稅之權利,等同於承認源賴朝對東國的支配權,然而其實際權力影響範圍及層面,仍有討論空間。。

 

二、發布宣旨前的背景

(一)發布宣旨前的事情

據《玉葉》728條記載,進入京都的源義仲和源行家獲准進入院所法住寺殿的一塊封閉區域——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御所,從後白河法皇處得到了追討平家的命令。自此,源氏成了官軍,平家則淪落成為賊軍。據《玉葉》記錄,進入院御所之時,源義仲與源行家都想第一個進入,從這裡也能看出他們之間的爭執不和。據《吉記》記錄,二人武將的氣質,讓貴族們震驚地發出「夢耶?非夢耶?」的感歎。當然,這兩人得以拜謁院的方式是非常狼狽的。據《百練抄》記載,同日,院將院廳的廳官中原康貞派遣前往源賴朝處。

730,院御所經過商議決定了源氏諸武將擊退平家軍隊的論功行賞。功勳第一的是迄今為止還未上京的源賴朝,第二是源義仲,第三則是源行家。

在外人看來,軍功顯著的源義仲功勳僅次於源賴朝,無疑跌破大家眼鏡。但是, 對於之前連源義仲是誰都不知道的院和公卿貴族們來說,自然不可能知道源賴朝與源義仲之間的競爭,而是將源氏視為一個整體由此,考慮到源賴朝第一個舉兵,因此一直作為院身邊的近臣而有較高政治地位的源賴朝就獲得更高的評價。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沒有官位和官職的鄉下人源義仲以及連戰功都沒有的源行家,自然只不過是賴朝的代官而已

810,或許是依據730日的論功行賞及受到源義仲的要求,朝廷終於發布命令源義仲補任從五位下的左馬頭,兼任越後使; 源行家補任從五位下的備後守。但是,源義仲對自己獲得的官位並不滿意,因此5日後轉任伊予守。據《官職秘抄》,伊予是四位上的任國,是國長官當中最高的職位。源行家也在13日轉任備前守,但是由於與源義仲之間巨大的差距,源行家非常不滿,於是閉門不出。

由此可見,在源氏一門內部,不只是義仲和賴朝之間,義仲和行家之間的對立也逐漸明顯

另外,或許是源義仲針對730日公佈的功勳名次有所不滿及反對,源賴朝不但沒有在這次的獎賞(封官)名單中,甚至連原本謀反者的身份都沒有被平反。源賴朝要真正擺脫謀反者的身份並恢復過往的官階,要等到同年10月的時候。

 

(二)朝廷的困境

承上節所述,壽永2年(1183年)7月,平家在北陸道戰敗逃出京城後,源義仲軍隨即進入了京城。此時,朝廷面臨的課題是如何確保獲得官物、年貢,以維持自己的經濟

逃向西邊的平家掌握了瀨戶內海的制海權,並控制山陽道、四國、九州,因此無法期望西國的年貢能運輸上繳。另外,東國美濃以東的東海、東山道也處於源賴朝政權的勢力之下,北陸道則處於源義仲的統治之下(但是,東山道中的信濃是源義仲的大本營)。源義仲在入京不久後也立即派兵到山陰道,試圖掌控該地區。這些地區的莊園、公領都被源賴朝或源義仲所押領*,因此無法指望年貢的運輸上繳。89月秋季的收穫期即將到來,各國的莊園、公領和朝廷、諸權門的年貢卻都難以上繳。

*押領:當時軍兵根據當地徵用,確保宿舍和軍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再加上入京的源義仲軍在京中及京畿周邊進行掠奪、押領,使當地居民不堪其擾,京都的物資及糧食也處於缺乏狀態;朝廷政治因為沒有經濟支撐開始出現功能不全的狀況。(《玉葉》壽永二年九月三日條)

在如此情況下,朝廷為了確保能獲得東國的年貢和貢物,以及平定源義仲軍隊在京都的暴亂行為,並討伐平家,因此希望源賴朝能夠盡快上京;朝廷將此希望放在源賴朝身上,因此朝廷想到以交納東國年貢的名義讓源賴朝上京的一石二鳥之計。

 

(三)源賴朝的危機

源賴朝方面也面臨著重大課題。

首先,時間往前回到壽永2年(1183年)上半年,常陸的源義廣向源賴朝舉兵反抗,同國的大掾氏和下野的藤姓足利氏(足利忠綱)等也有響應的動向,雖然最後源賴朝鎮壓住這場叛亂,但是北關東的局勢對源賴朝來說陷入了非常不穩定的狀態。此後,源義廣選擇與源義仲合作,不久之後源行家也與源義仲搭上關係。到了夏天,源義仲軍隊在北陸接連打敗平家軍隊,奉上以仁王的遺兒北陸宮完成上洛之後,先前與源賴朝結盟的近江源氏(山本義經)、美濃源氏(山田重澄)以及遠江的甲斐源氏安田義定等人眼見此局勢,也陸續加入源義仲的陣營(據《吉記》730日條)。此時,源義仲的權威和名聲遠遠超過源賴朝。另外源賴朝方面,內部以打倒平家爲共同目標集結的關東武士團聯盟,原本就有圍繞所領(領地)而有潛在對立關係的問題,隨著競爭勢力的排除和淘汰,內部的結盟關係和士氣開始逐漸動搖。元木泰雄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源義仲的出色表現甚至有可能導致源賴朝政權崩潰。源賴朝面臨內外夾攻、政權隨時可能崩潰的局勢

第二個政治危機是,雖然經過730日的論功行賞,源賴朝的政治交涉雖然發揮了作用被授予第一位的功勳,然而到了810日的朝廷任官名單中,卻不見源賴朝在其列當中;源賴朝未恢復原來的官位,這代表其叛亂者的身份仍原封不動地被保留下來

上橫手雅敬指出,源賴朝對朝廷外交的主要目的是讓朝廷公認源賴朝是源氏的嫡宗和唯一的武家棟樑這兩點。7月末源賴朝被評定爲功勳第一,這可說是根據其外交方針取得的成果,但810日的情況則說明,源賴朝欲凌駕於源義仲之上的外交手段徹底失敗。

 

(四)後白河法皇與源賴朝間的交涉

朝廷鑒於其困境,後白河法皇趁源義仲出征不在京都的空隙,開始與源賴朝進一步交涉。

《玉葉》101日條記載,728日作為院的使者被派遣至鎌倉的中原康貞在9月末回到京都。據悉,後白河法皇向源賴朝提出某種要求,但沒有留下能夠證明其內容的史料。隔日中原康貞上奏源賴朝的回應。源賴朝如此寫到:

第一,平家離開京都是神佛保佑,請求將平家佔領的神社和佛寺的領地歸還給他們。

第二,承上,應當將平家佔領的院宮諸家之領地歸還給他們。

(雖然不知道這些歸還的土地,真的到底是平家掠奪到的土地,還是意指平家政權支配的所有莊園,但是在之後的十月宣旨中,平家支配的所有莊園、公領的年貢貢物都被要求上繳朝廷。)

第三,與朝廷約定,免除投降的平家方面武士的處刑。

聽聞這些的九條兼實給予賴朝高度評價:「一一申狀,與義仲等不等(賴朝的每一項請求,都是義仲所不能比擬的機智)」。

佐藤進一指出,後白河法皇真正目的是恢復國衙(公領)的支配,但源賴朝的回答只提到恢復莊園所有權,並沒有提及恢復國衙的支配,因此恢復國衙支配成爲重要的外交籌碼。另外,他還認爲發佈減刑特令是爲了牽制源義仲掃蕩平家殘黨。

以上交涉的結果,便是十月宣旨的下達。


另外,根據《玉葉》109日條記載,九條兼實通過靜賢法印*得知源賴朝派來的使者提出幾個請求。以此我們得知源賴朝沒能馬上上京,是因為東國的藤原秀衡和佐竹隆義的威脅,以及京都沒有辦法負擔大軍上京所帶來的糧草消耗。另外,源賴朝還表達了對志田義廣進入京都,以及源義仲怠於討伐平家,即使他讓京都大亂卻依然獲得賞賜這幾件事的不滿。後者中也包含,相較於源義仲自己依然被當作謀反者的不滿

為了回應源賴朝,後白河法皇在109的小除目(臨時進行的小規模除目)上,恢復源賴朝之前從五位下的官位。源賴朝在平治之亂後,一直被因為謀反者的身分被褫奪官位,即使平家離開京都後依然囿於謀反者的身份,經過20多年後,源賴朝終於能夠擺脫自己身上的汙名。

靜賢法印*:靜賢法印是信西的兒子,也是受到後白河法皇深深信賴的僧人。他向兼實傳達從院的身邊得到的情報。

 

三、宣旨的內容

關於十月宣旨的記錄,不見於《玉葉》等一些日記中,史料中只有《百練抄》壽永二年(1183)1014日條有記載:

「東海、東山諸國之年貢,神社、佛寺並(以及)王臣家領之莊園,如者,宜應隨領家,下宣旨。據賴朝之申行也」,這是古記錄類書籍中與下旨有關的唯一記載。

自起兵以來,源賴朝統領所屬的東國莊園,從莊園領主的支配下被分離出來,沒有再交納年貢。根據源賴朝的申請,東海與東山兩道恢復從前上交年貢。

另外,《玉葉》1022日條有「若有不服之輩,請向源賴朝聯絡「沙汰」(申訴)」的記載。「沙汰」的意思有很多種說法,而佐藤進一提出的「國衙在廳指揮權」見解最有力。

綜合上述內容,發佈宣旨之後,在內亂所導致的國長官不到位的狀況下,東海和東山二道的莊園和公領應該交納的年貢和貢物,將由源賴朝統一徵收,再運往京都;違反者將由源賴朝進行處罰。

 

四、宣旨的意義

()宣旨內容的解讀

佐藤進一認為,宣旨的前段(1014)顯示朝廷為維持自己的經濟來源,恢復東國國衙(公領)的支配,而這也是源賴朝對朝廷的讓步;但後段(1022)的內容則是朝廷回應源賴朝的要求,正式承認國衙在廳的實際指揮權歸源賴朝所屬。據此宣旨(尤其後段內容),源賴朝不但掌握軍事和警察權,還獲得對國衙在廳的命令指揮權,以及東國的行政權,實際上可說是獲得支配東國的權力。

元木泰雄另外認為,源賴朝在恢復官位之後,還得到朝廷承認的公權力,如此一來源賴朝與源義仲一樣成了官軍,他終於能夠和義仲有同等的地位。在此之前,義仲有將平氏逼到放棄京都這一巨大的功勳,並將賴朝也控制在賊軍的立場上,自己則是唯一的官軍。和八條院有聯繫的源行家、源義廣,還有安田義定等河內源氏一門在內的武士,以及包括攝津源氏等在京都周邊活動的軍事貴族們都跟隨義仲。如此態勢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東國武士的士氣吧。單從這一方面來看,獲得官軍(王權擁護者)地位一事就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宣旨,源賴朝最大的收穫與其說是東國行政權,不如說是官軍(王權擁護者)的地位

另外針對佐藤進一對宣旨前段的解讀,元木泰雄認為,雖然交納年貢相當於承認對莊園領主的「榨取」,但是源賴朝已經對伊勢神宮和大庭御廚進行供奉(據《吾妻鏡》養和二年28日條),以及歸還延曆寺莊園的交涉(據《玉葉)治承五年64日條),他不可能拒絕交納年貢,因此不算是源賴朝對朝廷的妥協讓步。而且鎌倉幕府也維持莊園公領制度,並且持續向京都交納年貢。莊園和公領重新開始上交貢納一事,是已經決定好的計畫。在徵收年貢時,莊園領主的權威是不可或缺的。

()鎌倉幕府劃時代成立指標說法(正面評價)

佐藤進一表示,根據本宣旨,源賴朝從現有國家權力朝廷手中得到了公權力(東國行政權=國衙在廳指揮權),通過與該公權力的接觸,形成了一個國家性的存在,即「東國國家=鎌倉幕府」。因此,本宣旨是鎌倉幕府成立的重要劃時代指標。

()東國國家主義退步說(負面評價)

藉由獲得本宣旨,源賴朝政權加強與朝廷合作路線的程度。在此之前,源賴朝拒絕朝廷使用的壽永年號,繼續使用治承年號,但在宣旨發佈前後開始使用壽永年號。幕府內部的東國獨立主義大幅退步。同年12月強烈主張東國獨立論的上總廣常被暗殺,可說是源賴朝的政治路線確立

上橫手雅敬認爲,之前暫時失去東國的朝廷(公家政權)根據本宣旨恢復掌控東國的權力;正在構築獨立權力的東國政權被朝廷合併,使其權力大幅後退。本宣旨是朝廷簽訂的合併東國政權條約。根據本宣旨,建立了「東國政權=鎌倉幕府向朝廷提供軍事服務的體制」,而且爲了優越於同樣向朝廷提供軍事服務的源義仲,源賴朝想得到源氏嫡宗地位的公認。

河內祥輔從否定(僅是上總廣常的個人意見)東國獨立論的存在的立場出發,要求源賴朝從平家政權的統治中獨立出來,並與朝廷建立替代關係,始終重視希望與後白河法皇直接協商這一點。由於以仁王令旨文中提到王自身的即位,在京都得知以仁王的舉兵被認爲是篡奪後白河-高倉系統皇位的謀反行爲,要求朝廷代替以仁王令旨的舉兵正當性,同時預想令旨正當的義仲遲早會與朝廷對立,在3條回答中支持包括皇位繼承在內的現狀的朝廷秩序的同時,暗地裏要求允許圍剿源義仲。


五、宣旨實際影響之範圍及層面爭論

針對佐藤進一對鎌倉幕府劃時代成立積極正面的評價,元木泰雄藉由宣旨的實際影響範圍及權力程度有更深入的討論,無法完全認同佐藤進一的觀點,說明如下。

()宣旨的效力範圍

針對宣旨所述「東海道、東山道」,源賴朝實際影響範圍到底多大,日本學界的看法也有分歧。

佐藤進一和石井進等人將東海道、東山道全境作爲對象、上橫手雅敬則認為是在遠江、信濃以東的13個國家、元木泰雄則認為,源賴朝實際支配的範圍只有南關東為中心的幾個國。東山道的話,西端的美濃近江,還有平泉藤原氏支配的奧羽兩國,都是賴朝的影響力完全不能觸及的地方。另一方面,在東海道,像甲斐源氏控制的甲斐、駿河、遠江以西等地一樣,也有很多賴朝的影響力達不到的區域,所謂「東國支配權」不過只是名義上的而已

()宣旨授予的權力

高橋典幸指出,除了像藤原秀衡和安田義定那樣被補任國長官,像源賴朝這樣獲得朝廷認定其權限、能夠實際支配某個地區的人,前無古人;其認為源賴朝被朝廷賦予對東國的巨大權力。

然而,源賴朝在獲得宣旨後的隔年,1184 (壽永三年)2月一之谷合戰結束不久後,向朝廷請命,希望被任命為東國的長官,並且希望能實施「吏務」,即徵稅。還有在更之後源平爭亂結束的1185(文治元年)以後,在源賴朝所屬以外的知行國,貴族們被補任為國長官。從這一點來看,賴朝對國和在廳官人的指揮權,可能只是他被任為國長官之前的暫時性許可權

綜合以上二點論述這次朝廷承認源賴朝權力的宣旨,當然對幕府成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但是,如果研究當時源賴朝實際掌握的權力及範圍,就不能輕言斷定這份宣旨意味著鎌倉幕府的成立

當然也有對鎌倉幕府成立不同看法的學者。近藤成一表示,現有的討論都是以單一國家權力爲前提的,但如果打破這一前提,考慮國家權力的並存和對立,鎌倉幕府的成立並不一定與是否從朝廷獲得權力有關。

 

六、源賴朝對宣旨的反應

賴朝自己也對這份宣旨抱有不滿。根據《玉葉》1024條,賴朝對於宣旨的內容大怒,甚至放話說要「虜掠」美濃以東的地區。所謂「虜掠」,意味著非法佔據,也意味著不將這些地域的稅收進貢給朝廷。讓源賴朝憤怒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最初被視為賴朝權力範圍內的北陸道被排除在外

北陸道被排除的原因想當然是來自以北陸道為大本營的源義仲的憤懣。源義仲在水島之戰敗北後回到京都,介入後白河法皇與源賴朝的交涉。依據《玉葉》1013日條,被源義仲憤怒嚇到的後白河法皇將北陸道從宣旨中刪除了。之後(1017),源義仲將北陸道曾在宣旨範圍內一事稱作「生涯之遺恨」。

源賴朝執著於自己權力所不能及的北陸道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若北陸道也歸於源賴朝的管轄之下,實際支配北陸道的源義仲就只不過是源賴朝的代官。北陸道的問題反應圍繞著源氏嫡系支系間所產生的對立,對於搶先進京確立優勢地位的源義仲,源賴朝有想要一口氣反轉局勢的意圖。北陸道問題的背景是源賴朝對於義仲目前處於優勢地位的憂慮,也有無法輕易進京的苦衷。

將北陸道從宣旨中剔除應當是後白河法皇為平衡源賴朝和源義仲兩者的政治操作,而這同時也否定源賴朝的主張。繼源義仲進京時的功勳問題之後,源賴朝的運作再一次失敗。在此之後,源賴朝為了鞏固自己身為源氏嫡系的地位、為了不再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成為唯一的官軍從而使自己的地位穩定,必須儘快上京並打倒源義仲。

源賴朝爲了實行宣旨,向京都方面派遣源義經、源範賴等率領的軍隊。軍隊在11月中旬之前到達伊勢。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元木泰雄《源頼朝:武家政治的開創者》,江蘇人民出版社

鎌倉地名由來(二)──小町、雪之下、西御門

 一、 小町(こまち) 小町範圍 在小町大路的滑川上,夷堂橋以北爲 小町 、以南則稱爲 大町 。據說是因為相對於大町而被命名為小町。 根據《吾妻鏡》記載,這裏是中世鎌倉的工商業地區。另外,這裡也是歴代北条執權的宅邸和許多有力御家人居館的所在。承元四年( 1210 年)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