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人物介紹(三):埋沒於歷史洪流中的御家人──那珂實久(なか さねひさ)

 一、出身

依據《大中臣氏略系圖》,那珂實久的父親為中郡實經;據紀錄,中郡實經在保元之亂後獲賜相模國六浦莊(之後劃歸武藏國),大概就是在此時中郡氏與東國源氏建立起關係。至於中郡氏始祖的淵源為何,留待後面說明。另外,由於《大中臣氏略系圖》是紀錄東國常陸的豪族武士團那珂氏和中郡氏的系譜圖,因此下面在介紹那珂實久時,會順帶略提一下系出同源的中郡氏的發展,並可以發現兩氏的發展經歷非常相似。

二、生平

治承四年(1180年),那珂實久作為源賴朝親信在攻打常陸佐竹氏的金沙城之戰中獲取戰功,被授予那珂東郡、那珂西郡的地頭職以及分佈在山城、攝津、丹波各地的許多領地,並且作為家族總領,那珂實久自此時起稱那珂氏。

 

依據《吾妻鏡》建久六年(1195年)310日記載(附註1),源賴朝爲了供奉東大寺而前往南郡。前往參拜途中的供奉人行列中,除了有大內惟義、源賴業、足利義兼、山名義範、村上經業等源氏家族外,大江廣元、三浦義澄、比企能員、安達盛長、伊賀朝光等諸多有力御家人也隨侍在側,而當中也可以看到「那珂中左衛門尉(實久)」的名字在其中,而且還是負責護衛將軍所在的御車。從整份名單來看,當時出行的御家人少說也超過200人,而在將近300位御家人當中,能脫穎而出擔任將軍御車護衛的御家人不過6名而已,顯見「那珂中左衛門尉(實久)」在源賴朝心中地位之高。

 

到了第二代將軍源賴家時期,依據《大中臣氏略系圖》記載元治元年(1199年)那珂實久成為丹波、攝津、山城3國的守護,並且擔任京都守護。從以上2項紀錄可見,那珂實久深受當時將軍源賴朝、源賴家父子之信任,具有相當地位。

 

不過讀者或許會對於該系譜圖對於那珂實久就任京都守護和山城、攝津、丹波三國守護的紀錄有所質疑,怎麼從沒聽說過有這號人物擔任京都守護?由於目前在其他史料中未能取得那珂實久擔任京都守護的佐證,故其實際真偽尚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珂實久曾經作為以常陸國那珂郡為本領的豪族御家人,一度擁有涉足幕府政治中樞的權勢。另外,中郡實經的另外一個兒子中郡實廣越後國三條莊、大槻莊等地紮根於出羽國

 

另外一提,這時那珂氏開始在其領有的郡內諸鄉中安插自己的子孫,將那珂西郡內的高久崎、青山、佐久山、小坂等各鄉分傳給子孫,維持著以總領爲中心的緊密團結,此一動向也能從系譜圖上看出來。

 

三、失勢

然而好景不常,在源賴家死後承元元年(1207年)左右,那珂氏應該是在政治上遭受很大的打擊;他被奪去那珂東郡、那珂西郡的地頭和京都守護等職務,只剩下那珂西郡以及其他若干分散的領地,其餘全被沒收。另一方面,中郡氏的本領中郡莊在貞永年間(1232年至1233年)被沒收。以上可能是幕府內部御家人間鬥爭的結果,但具體實際內容仍不清楚。

雖然中郡氏仍在中郡莊中保有若干領地,但是他們的活動重點後來轉向新恩地出雲國;而那珂氏將殘餘的本領那珂西郡的各鄉分給子孫後,一方面繼續在此經營,另一方面也把分散在西國的山城、丹波和志摩諸國的剩餘領地分給同族子孫。在此意義上,這兩氏仍然沒有完全失去有力御家人的地位,但也不復當初幕府初創時期之強盛。

 

而在源氏將軍之後,以那珂時久─那珂實久之子─爲首的那珂氏似乎與將軍藤原賴經擁有不錯關係,在《吾妻鏡》中零星登場2次(附註2)。

嘉祿二年(1226年)1210日,在藤原賴經將軍的正室竹御所搬遷至新建御所的儀式中擔任供奉人。

嘉禎四年(1238年)217日藤原賴經將軍長大後第一次上京,作爲隋兵現身。

與建久六年(1195年)3月源賴朝前往奈良那次擔任將軍貼身護衛兵相比,那珂氏這次僅僅是192位隨兵當中的一位,其地位及權勢一目了然。 

四、家族後續

在鎌倉末年到南北朝的動亂中,和其他武士團一樣,那珂氏、中郡氏二氏一門大概也經歷了很大的變故;或許一門內部產生了分裂,分得西國領地的族人移居到西國當地,並且開始穩固根基。這一門面臨著解體的危機。

 

獲得丹波國天田郡金山鄉(佐佐木莊下山保)地頭職的大中臣那珂經久,與其子那珂宗經那珂盛經等一族一起離開東國故土西遷到丹波;並且在那珂經久之後,那珂宗經開始稱金山氏那珂盛經桐村氏。這個時候大中臣氏的系譜圖已經製成了若干部,那珂氏的總領家在每一部系譜圖的尾末記下了那珂氏的歷史以及全族的所有領地,並將其分送給族人。雖然他們的子孫不再回到東國,但是系譜圖依舊由金山、桐村兩家的歷代族人妥善保存。如今該系譜圖以及據說由源賴朝賜給那珂宗久的兩面繪有「一文字二巴紋」徽章的旗幡都保存在桐村家。另外順帶一提,金山氏和桐村氏兩氏直到室町時代中期爲止,一直並稱大中臣那珂氏

一文字二巴紋

五、後記

有關本次介紹的人物還真是筆者研讀鎌倉幕府歷史這麼久以來第一次聽說的人物。筆者是在拜讀網野善彥《日本歷史上的東與西》第十章「從譜系圖看日本的東與西」時,第一次見到這名字。

 

或許是那珂氏和中郡兩氏在鎌倉時代中期以後與獨攬大權、如日中天的北条氏完全搭不上關係,甚至有可能是被北条氏冷眼相待,因此在以北条氏為中心編纂的幕府正史《吾妻鏡》一書中這兩家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而日本學界也是一直到發現這張系譜圖為止,幾乎對那珂氏和中郡氏的實情一無所知。網野善彥該書成於1982年,但一直到2023年才被翻譯為中文、引進中文世界,筆者則是於20242月拜讀到此書。也就是說在2023年以前,中文圈幾乎不知道在鎌倉時代除了歷史書上常提到的那些知名的有力御家人外,當時竟然還有這號人物存在,猶如被歷史遺忘的幽魂人物或歷史上的影舞者;而且翻譯出版成書的還是對岸。那珂氏、中郡氏並未普及成為一般歷史知識,不過此情形在日本或許也差不多,因為有關那珂氏的資料,除了《大中臣氏略系圖》和前述《吾妻鏡》中零星登場外,幾乎沒有相關史料可知,因此日本學界對這些人物似乎也是有許多地方仍待研究。

 

六、介紹《大中臣氏略系圖》

既然前面介紹了大中臣那珂氏一族的歷史,那就順便來介紹網野善彥在《日本歷史中的東與西》書中說明大中臣那珂氏一族的淵源以及紀錄這一族的《大中臣氏略系圖》。

 

先說明一下,為什麼網野善彥會在《日本歷史中的東與西》這一書中談及《大中臣氏略系圖》呢?網野善彥在此書主要介紹日本東部與西邊的差異;在系譜圖方面,網野善彥以《大中臣氏略系圖》為代表說明東國系譜圖的特色,並針對該系譜圖進行了完整的介紹。而這幅系譜圖應該是日本學者網野善彥在研究茨城縣史時發現桐村家所藏的這份家族系譜圖。

 

1980年代在京都府的福知山市發現一張非常珍貴的古系譜圖。福知山市的北郊有一個被群山環的狹長山谷,位於其谷口一個名為瘤木的集落裡有一戶姓桐村的舊族,這家人被認為自戰國時代以來便在當地建宅居住了,其家中多年傳承下來一張名為《大中臣氏略系圖》的家譜(網野善彥「桐村家所蔵〈大中臣氏略系図〉について」、『茨城縣史研究』48號、1982年)。

 

桐村家的祖上曾擔任室町幕府奉公眾,該系譜圖雖然是在西國的丹波被發現的,但查看其祖上桐村家實際上是起源於東國常陸的豪族武士團那珂氏和中郡氏。此系譜圖被認為製作於鎌倉時代晚期到南北朝時代之間,是一份相當珍貴的家譜資料。但是當學者發現這份系譜圖時,最大的疑問便是:為什麼東國的系譜圖會出現在西邊呢?這個問題從前面那珂氏一族的歷史便可知解答。不過在此我們從系譜圖再往上溯源那珂氏的祖先。

 

這張系譜圖首先從天兒屋根尊肇始的藤原氏攝關家開始,其中後二條關白藤原師通(1062-1099)的庶子上總介賴繼雖然受封在常陸國新治中郡(今天的茨城縣西茨城郡一帶),但是遭到師通的正室北政所嫉恨,將氏名從藤原改為大中臣,自此開啟了大中臣一族的歷史。

 

不過這些內容恐怕是傳說,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敘述模式和《忽那系圖》雷同。從這一點來看,在鎌倉、南北朝時代的武士家族中不論出身於東部還是西部,他們都有把自己的祖宗和攝關家藤原氏攀聯繫在一起的傾向(攀關係)。據說祖宗是一條天皇攝政藤原兼家的關東豪族八田氏、宇都宮氏、小田氏也都是此類例子。

 

繼續回來看《大中臣氏略系圖》,從上總介賴繼的子孫開始應該就並非傳說而屬事實:賴繼將常陸中郡讓給他的一個兒子賴經,其後賴經便以中郡為苗字並參加了源義家發動的後三年之役(1083年至1087年),與源義家建立主僕關係,在下野鹽谷郡爲陸奧豪族清原真衡的養子海東小太郎成衡報仇。


賴經之後,由秀鄉流足利氏出身、成爲賴經養子的經高繼承;《保元物語》中跟隨源義朝登場的「中郡三郎」經比對後為中郡經高,而在《大中臣氏略系圖》上也記載了「保元亂之時內裏參向(拜),又平治之時同參入(加)」。可見中郡經高之後繼承父親持續侍奉源義家的後代。


長寬二年(1164年),中郡經高將自己的所領寄進給後白河院建立的蓮華王院,由此中郡莊成立。《吉記》承安四年(1174年)3月14日的紀錄中有「蓮華王院御領常陸國中郡莊下司經高濫行事」是中郡莊在史料上的初登場;同年3月至9月,中郡經高的亂行成爲大問題,最終後白河院直接指示,以佐竹昌義、佐竹義宗、在廳官人等為使節傳喚中郡經高到京都並交給平教盛。


鎌倉幕府建立之後,中郡氏自然成為中郡莊(蓮華王院領)的地頭,成為有力御家人,中郡經高之孫中郡經元*在承久之亂中立功,在出雲國也獲得恩賞地。而上總介賴繼的另外一個兒子宗經據說是在京人,而宗經之子實經即為那珂實久的父親。


P.S.筆者在查閱中郡經元的資料時,發現他的資料比那珂實久還少,可說是幾乎沒有。

大中臣氏系譜圖(簡)

七、分析《大中臣氏略系圖》

網野善彥認為《大中臣氏略系圖》這一張既長又大的系譜圖,正是處於逆境之中的那珂氏、中郡氏二氏族人為強化同族一門的團結、記載過去的光榮歲月和祖先功業,在接近鎌倉末年的延慶二年(1309)基於各種文書資料編纂而成此系譜圖,可以認為是自成一系的歷史敘事。或許他們也將此記錄提交給幕府。

 

在此順便回歸該書主題──說明系譜圖在日本東西部的差異,以下引用書中內容。這幅系譜圖中,在中郡經高的世代以後,那珂氏和中郡氏的情況都被記錄得非常詳盡,在越後獲得領地的實廣一系則被簡略帶過。網野善彥分析這張系譜圖基本上雖然以父系為主,但也會詳細記錄女子一代以內的情況,而且男子的生母、女子的配偶的註記也十分詳細。因此,包括這些姻親旁註在內的人名共有258個,其中女性有66人,占比25.6%,除姻親旁註外則剩下總共201人,其中女性有44人,占比21.9%

 

如此一來,鎌倉、南北朝時代的古系譜圖,相比室町、江戶時代的系譜圖,整體上來看女性占比都較高,這一點不問東西緣由都非常明確,蓋因這一時代女性對領地擁有獨立的權利

 

雖然如此,在這張常陸豪族的系譜圖之中,除有一代因為惣領沒有男丁而追記了女子下一代的例子之外,即便有女子的記載也完全不會追溯女子的譜系。這一點顯然和以若狹為代表的西國系譜圖不同,因此其女性占比較若狹系譜圖中的占比更低。

 

除此之外,無論中郡氏還是那珂氏,其系譜圖中都明確顯示惣領家的存在,因此可以認為,主導編纂系譜圖的是惣領家,而將系譜圖傳予金山氏和桐村氏兩分家之人也是前面提及的那珂氏惣領──那珂宗久。

 

從這幾點來看,這張父系系譜圖可以說是很好地表現了以惣領為中心一門,以及掌握郡地頭職的惣領將郡內各鄉分割讓與子孫的東國武士團的實際情況,並且也明確地體現了和前述以若狹為代表的西國不同的東國特徵。

 

附註1:《吾妻鏡》原文:「

建久六年(1195)三月大十日乙未。將軍家爲令逢東大寺供養給。着御于南都東南院。自石淸水。直令下向給云々。

供奉人行列

 先陣

  畠山二郎

  和田左衛門尉〔各不相並〕

 次御隨兵〔三騎相並。各家子郎從同着甲冑。列路傍。其人數所随合期也。〕

    (略,計123人)

  將軍〔御車〕

  相摸守      源藏人大夫   上総介〔相並〕

  伊豆守      源右馬助〔相並〕

  因幡前司     三浦介〔相並〕

  豊後前司     山名小太郎   那珂中左衛門尉

  土肥荒次郎    足立左衛門尉  比企右衛門尉

  藤九郎      宮大夫     所六郎

    已上狩装束

    次御随兵〔三騎相並 家子郎等事同先陣〕

    (略,總計123人)

後陣

  梶原平三

  千葉新介〔各不相並具郎從數百騎〕

 最末

  前掃部頭  伊賀前司〔相並〕

  縫殿助   遠江權守〔相並〕

  源民部大夫    伏見民部大夫  中右京進

  善隼人佑     善兵衛尉    平民部丞

  越後守〔面々相具家子郎等〕

    已上水干

及夜半。有南都行幸。今日往亡日也。於城外行幸。無被用此日之例云々。」

 

附註2:《吾妻鏡》原文:

「嘉祿二年(1226)十二月小十日辛卯。自巳刻雨降。及晩頭変白雪。今日竹御所御移徙。戌刻。入御新御所。御輿。御供伊賀右馬助仲能。源左近大夫家平。左衛門尉廣光。那珂左衛門尉等也。入御之時。大膳亮泰貞〔束帶〕參廊勤反閇。賜祿〔白綾御衣〕。仲能役之。又於内廊砌被引黄牛。廣光役之云云。」

 

「嘉禎四年(1238)二月大十七日癸巳。天顏快霽。巳剋。御出野路宿。先随兵以下供奉人。自庭上至路次。二行座列。寄御輿之後騎馬。隆親卿以下。於關寺邊見物云々。子剋御入洛。着于六波羅御所〔此間新造〕給。

  行列

 先駿河前司随兵〔三騎相並。以家子三十六人爲随兵〕(略)
   
先陣

  駿河前司〔騎馬。郎從二人在前〕

 御所随兵百九十二騎〔三騎相並。各弓袋差一人。歩走三人在前〕

    (略)

十四番……那珂左衛門尉

    (略)

  次御甲着一人

 次御冑持一人

 次御小具足持一人

 次御引馬一疋

 次歩走〔被召人郎等三十人〕

 次御乘替二人〔童野箭。候御輿右 童征箭。候御輿左〕

 次御輿〔被上御簾。御裝束 御布衣。御力者三手〕

 次着水干人々〔各野箭〕(略)

 後陣

  修理權大夫〔随兵二十人。着水干侍二十人。其外打籠勢濟々焉〕」

 

部分內容引用:網野善彥《日本歷史中的東與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出版,褚以煒翻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