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學者認為曾我兄弟復仇事件並非單純的報仇事件,背後可能隱含政治陰謀。曾我兄弟在襲擊工藤祐經後,還襲擊了賴朝的營帳,許多護衛的御家人都為保護賴朝而戰死,賴朝還曾一度傳出命危,所幸後來毫髮無傷。由於賴朝的性命也順帶被牽連,因此很難認爲勢單力薄的曾我兄弟單純只是想要復仇,所以很久以前就有人認為其實有幕後主使的存在。
一、曾我兄弟順便襲擊賴朝的可能動機
曾我兄弟要復仇的目標是工藤佑經,但是逃亡途中闖進源賴朝的營帳內,與御家人奮戰一番後,哥哥曾我十郎祐成被仁田忠常(北条時政的側近,但北条時政當時是否一同參與狩獵活動不得而知)所殺、弟弟五郎時致被源賴朝的側近御所五郎丸捉住,隔日接受源賴朝及御家人們審訊後被斬首。表面上是逃亡過程中的混亂,但不知道是不是要順便襲擊賴朝?從《曾我物語》的內容來看,曾我兄弟襲擊源賴朝的理由如同要暗殺工藤祐經的原因一樣:源賴朝「可能」也參與了暗殺曾我兄弟的父親河津祐泰;由於當時賴朝還是流人的身份與伊東祐親的女兒八重生下千鶴丸,但千鶴丸被伊東祐親殺害,對此懷恨在心的源賴朝命令工藤祐經去襲擊伊東祐親,沒想到卻誤殺了伊東祐親的嫡子河津祐泰。曾我兄弟知道父親的襲擊與源賴朝有關後,在討伐工藤祐經後,順便一起襲擊源賴朝復仇。(此點多是以推論得出的論點,且無明確史料佐證,多是取自物語內容,故可信度較低。)
另有一說是曾我兄弟因所領(土地)問題而襲擊賴朝。經過長時間的源平合戰以及奧州合戰後,賴朝的敵人全部被消滅,天下轉為太平,鎌倉幕府的統治方式也必須隨之應對改變,而作為幕府創建的根基「御恩與奉公」體系也有關聯。因為再無新土地可分封,所以幕府的「御恩」從戰時的給予立功者新所領(土地)轉為舉薦朝廷官職,但關東武士的根基還是農業,沒有土地就沒有收穫可以填飽肚子。另一方面,像大江廣元這樣的文官以及像工藤祐經這樣精通京都文化的武士,作爲往後社會所需的人才被提拔;然而對於武勇的武士們來說,預計未來辛苦的時代將會到來。特別是像曾我兄弟一樣沒有可以繼承土地的武士來說,只要在賴朝統治下繼續維持和平,自己的艱苦生活將終生得不到改善。因此他們便認爲只要消滅賴朝,社會回到戰亂,自己或許有再出現一次出人頭地的機會,重獲土地或聲名等名利。(此論點後世揣測成分居多,並無明確史料佐證。)
不論曾我兄弟是否有要順便暗殺源賴朝,總之源賴朝肯定受到此事件嚴重牽連,甚至一度傳出命危的消息是不會錯的。二、北条時政幕後黑手說
還是其實曾我兄弟的目標不是工藤佑經,而是源賴朝,且是有心人士在背後指點?自從大正時期的歷史學家三浦周行提出北条時政黑幕說,此後對學界便產生深遠影響,一時成為主流說法,以下介紹北条時政黑幕說的論點依據及其盲點。
二、北条時政幕後黑手說
還是其實曾我兄弟的目標不是工藤佑經,而是源賴朝,且是有心人士在背後指點?自從大正時期的歷史學家三浦周行提出北条時政黑幕說,此後對學界便產生深遠影響,一時成為主流說法,以下介紹北条時政黑幕說的論點依據及其盲點。(一)論點
1.事件背景
(1)弟弟箱王丸小時後被送至箱根權現神社出家,後來逃出找到北条時政收留,且在成年禮時由北条時政為其加冠(烏帽子親*),並賜誨字「時」予其,改名為曾我時致。由此可見曾我兄弟與北条時政的關係匪淺,因此此復仇行動極可能與北条時政脫離不了關係,北条時政應當不會不知兩兄弟要復仇的事情。如果時政對曾我兄弟勸說:「你父母的仇人是工藤祐經,但命令殺害伊東的是賴朝。」那麼他們也會埋怨賴朝吧。P.S.日本中世武家元服成人禮時,為該人員加冠者為烏帽子親,受冠烏帽者為烏帽子子。
(2)富士卷狩獵之處位於北条時政領地內
富士卷狩獵的位置位在駿河國內,時任駿河國守護便是時政,因此卷狩獵的準備也是由當國領主時政主導、進行狩獵、紮營等相關事宜的準備,因此時政可以將賴朝的營地安排設在指定位置並將卷狩獵的相關時程、內容告訴曾我兄弟,讓其好安排復仇計畫。總之,卷狩獵地點的當地領主可以進行充分的規劃準備。
綜上,復仇事件的主角以及事件的地點都與北条時政脫離不了關係,難怪如此容易被冠上頭號幕後黑手的嫌疑,但是事出必有因,要執行此一高風險計畫,背後一定有強烈的動機支持。那麼北条時政要暗殺源賴朝的原因是什麼?
2.陰謀理由
(1)未受源賴朝重用
北条時政在賴朝時期並未擔任幕府重要的職位,可說是不幸的時期。或許他認爲,暗殺源賴朝之後,自己便擁有重掌權力的機會。確實從後來的結果來看,賴朝死後,北条時政逐漸剷除其他有力御家人,成為御家人之首,並奠下得宗專制的基礎,實質掌握幕府權力近百年。(2)鎌倉殿的繼承人問題
建久四年(1193年)的源賴朝已經47歲了,「假若當時源賴朝突然去世了」,那麼潛在的熱門繼承人選有哪些?首先,最具血緣正統性的是源賴朝的嫡子源賴家(當時12歲)、再來就是次子源實朝(當時1歲),而源氏同門中最具潛力的繼承人則是源賴朝的弟弟源範賴,最不得已的選擇就是同父異母的弟弟、但已出家的阿野全成。
作為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由於源賴朝之後的鎌倉殿究竟要由誰繼承沒有前例可依循,因此各方有力御家人針對此一問題便產生了歧見。鄭樑生在《日本中世史》中的觀點認為:擁護源實朝的北条時政與欲培養嫡子(源賴家)作為繼承人的源賴朝,兩者利益相左,因此前者有理由讓前段引號內的假設實現(但計畫失敗)。
與鄭樑生相似的觀點還有,近年伊藤邦彥更提出:北条時政不僅企圖暗殺源賴朝,還欲暗殺源賴家,想讓北条氏撫養的源實朝做為繼承人。
在此先題外話一番,有關鎌倉殿的繼承人問題應不單單只是表面上繼承的問題,其實還牽扯到背後各方御家人之間的角力,尤其是代表比企氏勢力的源賴家方(因其乳母為比企能員妻子)與代表北条氏勢力的源實朝方(其乳母為北条時政的女兒、即北条政子的妹妹──阿波局)。亦由此可見,源賴朝分別將2位兒子的乳母交給2位與自己最親近(也是最有力)的御家人照顧,背後目的應該就是希望以此來相互制衡彼此(二大御家人)的勢力,但是也是有隱憂,那便是存在著未來二方勢力消長進而影響政權穩定的風險。這樣的安排可謂絕妙,但也是一把雙面刃。而年邁的源賴朝已步入老年,故針對鎌倉殿的繼承問題,御家人們想必都蠢蠢欲動。
(二)盲點
1.暗殺賴朝的動機不足
確實當時源賴朝若去世,當權者換人的話,自己就有出人頭地、改頭換面的機會,但是以當時的條件背景發展,恐怕仍有一定難度。這邊先岔開話題,強調一點後世看待歷史時常犯的錯誤──後此謬誤──後人常戴有陰謀論的眼鏡來看待歷史事件。某人事後會成功,不代表先前當時的他已經計算好之後的每一步,且都能按計畫順利地執行,又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因此當時的人無法預知每一種選擇的結果,人們在當時的時空背景環境下只能依照手邊現有的資訊來做決定。我們站在事後得知歷史的結果,所得到的資訊已較當時還要完整,因此常誤以為是勝利者的陰謀。所以即使歷史上的結果確實是北条氏掌握幕府實權,但也不能就說是北条氏策劃暗殺源賴朝的陰謀。
回到主題,我們再檢視當時的情況:源賴家尚未成年、源實朝年僅1歲、源賴朝膝下也還沒有孫子,由嫡子繼承父親出線的機會很高。然後不要忘了源賴家背後代表的是比企氏的勢力,其監護人比企能員此時便可以攝政之名取得權力,如此一來比企氏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可與北条氏平起而坐、甚至還可能超越北条氏。故北条氏不太可能選擇將源賴朝殺害後,導致源賴家繼承鎌倉殿的結果發生;將出人頭地的希望放在撤換當權者身上的做法不太實際。另外,為了擁護兒子取得繼承權便殺害父親的邏輯,於情於理也說不太通;不僅無法名正言順地取得大義讓次子當上鎌倉殿,勢必得與比企氏互相廝殺、鬥爭一番,另外還得使其他有力御家人信服,才能壓制各方勢力,成為東國之主鎌倉殿。若是如此,不如持續極力向源賴朝爭取、提升源實朝繼承的地位;然而這又回到前面提及的,此時源實朝才1歲而已,源賴朝如此謹慎之人應該不會把繼承權放在如此年幼的孩童上(以免政權不穩)。亦由此可見,源賴朝分別將2位兒子的乳母交給2位與自己最親近(也是最有力)的御家人。
另外,筆者在查閱資料時,查到有說法認為北条時政當時擁護的鎌倉殿繼承人是源賴家(不知是否是因為當時源實朝才剛出生,北条氏與比企氏派系鬥爭尚未展開),其利益與源賴朝並無不同。若是如此,由於源賴家的地位尚未鞏固,那麼北条時政應當持續讓源賴朝培養、扶植其地位,使源賴家之繼承更加正統、穩定,故北条時政實在沒有動機殺害源賴朝。
綜上所述,不論北条時政擁護的是源賴家還是源實朝,分析當時狀況條件後,其均沒有暗殺源賴朝的動機。
2.事件後北条時政未受處分
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後,賴朝處罰了許多親信及御家人。就連遠在鎌倉的弟弟源範賴只說了一句:「即使鎌倉殿不在還有我在這裡,請放心!」都被源賴朝起疑而遭到流放、暗殺了。若真如前面種種原因所述,那麼北条時政的嫌疑必定很重,而源賴朝如此謹慎、猜忌心重之人,不可能不對北条時政起疑,如此他也必定會受到處罰;但實際上他不僅沒有受到處分,之後的待遇反而越來越好。因此北条時政黑幕說不成立。3.結論:北条時政為幕後黑手的說法目前被學界所否定。
三、比企能員幕後黑手說
如同《鎌倉殿的13人》劇中所演,比企能員雖然並未直接參與指使曾我兄弟的復仇事件,但是其希望源賴朝被暗殺的意圖也是可能有的。動機就是希望幹掉老大換自己當。但是分析當時背景條件,其一,源賴家當時地位尚未穩定、其二,競爭對手北条氏當時的勢力也未必比自己強大。就比企能員的立場來看,他最可行的計畫就是持續讓源賴朝培養源賴家成為鎌倉殿的繼承人,等源賴家真正當上鎌倉殿後,自己的權力便可順帶一同提升。四、其他可能的幕後真相:不滿賴朝政權營運的御家人政變說
不滿賴朝政權營運的御家人原因主要有三,分別說明如下:(一)不滿所領問題
首先,承如第一點「曾我兄弟襲擊賴朝的可能動機」中第二段,非有力御家人可能對鎌倉殿安排的御恩有所不滿。不僅是曾我兄弟對所領問題有所不滿,其他大大小小的御家人也都有。特別是跟隨賴朝多年的東國武士們,他們是因爲有恩賞才會特別去西國打仗,但奧州合戰後並未得到恩賞,反而是跟隨賴朝上洛前往京都,只有增加負擔和不滿。雖然源賴朝採取推舉朝廷官位等對策,但效果仍有限、無法抑制這樣的不滿。
(二)不滿幕府權力中心的有力御家人
在幕府內部御家人之間的地位也存在差距,權力只掌握在包括北条氏在內的部分御家人,因此不滿的御家人不僅針對源賴朝有所怨恨,還可能不滿、忌妒佔據幕府中心權力的有力御家人。
有說法稱,煽動曾我兄弟憎惡、暗殺源賴朝的是大庭景義和岡崎義實。大庭景義和岡崎義實從賴朝的父親源義朝時期開始就是忠於源氏的御家人,源平合戰時也呼應源賴朝一同打倒平家,但是隨著武家政權鞏固穩定之後,自己失去了活躍的場所且年事已高,因而逐漸脫離幕府權力中樞。
有說法稱,煽動曾我兄弟憎惡、暗殺源賴朝的是大庭景義和岡崎義實。大庭景義和岡崎義實從賴朝的父親源義朝時期開始就是忠於源氏的御家人,源平合戰時也呼應源賴朝一同打倒平家,但是隨著武家政權鞏固穩定之後,自己失去了活躍的場所且年事已高,因而逐漸脫離幕府權力中樞。
另外據說,曾我兄弟不僅要暗殺源賴朝,還把北条時政當作暗殺對象,其依據乃曾我佑成被北条時政的親信仁田忠常所圍剿,因此也有說法稱曾我佑成是爲了暗殺時政而前往的。但如同前述,筆者在找查資料時,並未找到當時一同參與富士卷狩獵活動的人員有誰,因此認為難以得知北条時政是否參與狩獵活動以及是否也紮營在源賴朝附近。
(三)不滿幕府體制變化
鎌倉幕府是在源平合戰中誕生的政權,過去靠著在戰鬥中立下功勞就能出人頭地的政權,但源平合戰結束後,為因應接下來的承平時期,統治者(幕府)也必須得逐漸改變體制和治理方針,然而這對無處可宣洩力量的御家人而言容易產生不滿和反抗。(講得那些武士們像野蠻人一樣XD)
另外,眾所皆知源範賴因為在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混亂之際向北条政子說道:「即使鎌倉殿不在還有我在這裡,請放心!」因而被源賴朝懷疑有謀反之疑,並於當年8月遭到流放、暗殺。因此便有學者分析兩件事的關聯。
另外,眾所皆知源範賴因為在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混亂之際向北条政子說道:「即使鎌倉殿不在還有我在這裡,請放心!」因而被源賴朝懷疑有謀反之疑,並於當年8月遭到流放、暗殺。因此便有學者分析兩件事的關聯。
與源賴朝培養作為繼承人的嫡子源賴家─這位毫無征戰沙場或是政治經驗的官二代─相比,這些為幕府打拼開基立業的御家人們自然而然想要擁立在源平合戰中與他們同甘共苦的總大將──源範賴取代源賴朝成為鎌倉殿繼承人。吳座勇一認為:雖然源範賴確實是冤枉的,他應當沒有如此大的膽子去制定暗殺賴朝的計劃,但是也無法否認源範賴沒有篡位的可能。
另外,事件之後同樣是源範賴被暗殺的當年8月,大庭景義和岡崎義實出家了;同樣是源平合戰的功臣遠江守護安田義定父子先後在曾我兄弟事件那年的年底(11月)及次年8月被肅清。源平合戰中以來實力競爭鎌倉殿繼承人的武將們都一一被肅清,源賴朝已經幫兒子源賴家盡可能消除源氏以外的潛在競爭勢力。
綜合上述三點,筆者推論:或許源賴朝有意將富士卷狩獵活動當作向外宣示源賴家為鎌倉殿繼承人的舞台*。然而,恰巧不巧此時發生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源賴朝幸運活下來後,或許是怕其他地方的武士趁亂造反,或許是順便清除源平合戰的老功臣(畢竟功高震主),也或許是利用此機會去清理那些對幕府體制改變(為承平時期統治)不滿或是對源賴家繼承鎌倉殿不滿的御家人;從結果來看,曾我兄弟復仇事件後,源賴家的繼承地位大致穩固。而學者坂井孝一認為:與其說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是一場暗殺事件,不如說是一場政變,更可說是對源賴朝不滿的御家人趁事件混亂之際發起的暴動。從後來賴朝對親信和御家人的處分來看,這說法具有一定說服力。或許,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是御家人對源賴朝的反動縮影。
此外,還有「整起事件從頭到尾根本就不存在幕後主使」的說法,所以目前為止針對曾我兄弟復仇事件的幕後陰謀尚未有定論。
P.S.:《吾妻鏡》記載:源賴朝於建久四年(1193年)4月為後白河法皇服喪結束後,擇定於下野國那須野、信濃國三原野及駿河國的富士野舉行卷狩獵活動。源賴朝在前2個地方狩獵時選拔射手的人選,但在富士野狩獵中沒有選拔,應該是因為源賴朝想讓源賴家展現初次狩獵便獲得獵物的壯舉。而在富士卷狩獵中,源賴家射到鹿後,父親源賴朝及御家人們當晚為其舉辦山神祭祀和矢口祭祀,北条義時也獻上儀式用的糯米點心,糯米點心需要事先準備,所以源賴家獲得獵物可能也是事先就定好的(如同《鎌倉殿的13人》演出的一樣)。同時將這個好消息派使者向鎌倉通報;然而北条政子聽聞後卻冷冷地說到:「武士的嫡男射到鹿或鳥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特別派使者來通報吧!」
若是一般人聽到母親說出這種話,應該都會感到不可思議!不過這只不過又是《吾妻鏡》貶低源賴家的例子之一!可說是《吾妻鏡》的紀錄即便是源賴家的母親,也還是補插源賴家一刀,再度證明《吾妻鏡》前後一貫貶低源賴家的傾向。會有這樣的傾向,原因是《吾妻鏡》有為強調北条氏正當統治性的傾向,詳細由來後面另外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