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岡八幡宮的鳥居與段葛介紹

(一)鳥居

鶴岡八幡宮的參道上有3座大鳥居,距離八幡宮由遠至近分別為一之鳥居、二之鳥居、三之鳥居。最靠近由比濱的是一之鳥居(距離約600公尺),而從一之鳥居沿若宮大路步行至最靠近鶴岡八幡宮的三之鳥居大約為1,300公尺,足見其參道之長。

 

三之鳥居


二之鳥居

據推測,源賴朝創建鶴岡八幡宮時也有設立鳥居,但是當時只有1座木造鳥居(現在濱之鳥居遺跡,位於現在一之鳥居往北約190公尺處);古代的人是由此步行至鶴岡八幡宮本殿參拜;之後鳥居數度因地震、火災、風災等災害被破壞又重建。到了1668年(寬永八年)由德川幕府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重建時,確立了現在三座鳥居的形式,並從遙遠的備前國(現岡山縣東南部)犬島上,採取被稱爲花崗岩御影石的石材,建立3座石造鳥居。

 

此背後有一段傳說:據說德川家綱是因為受到祖母、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之母崇源院*的願望影響。據傳崇源院在懷著德川家光時,曾在鶴岡八幡宮祈禱安產;因為鶴岡八幡宮從鎌倉時代開始就是武士們的聖地,也是源賴朝和北条政子祈願安產的神社。之後,順利生下孩子的崇源院在某一晚夢見八幡神,並告訴她:用犬島的奇石在鶴岡八幡宮建造大鳥居。醒來後,崇源院向德川家光說明這個夢,並希望下次若有修復或重建的機會,一定要依照夢境的指示建造鳥居。最後,崇源院的願望由其孫德川家綱實現。

P.S:崇源院(江)是淺井長政的三女兒,也是豐臣秀吉的側室淀殿(茶茶)的妹妹,於1595年(文祿四年)與德川秀忠結婚。

 

一之鳥居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3座大鳥居全被指定爲國寶,但在1923年(大正十二年)的關東大地震中倒塌。之後,二之鳥居和三之鳥居使用鋼筋混凝土重建,但一之鳥居則根據1934年(昭和九年)制定的修復計劃,儘可能使用原來的石材,不足的部分比照德川家綱從犬島上取回花崗岩修復重建,並於1936(昭和十一年)竣工。

 

而現在鎌倉國寶館附近的源實朝歌碑就是前一代二之鳥居的柱子;前一代三之鳥居的柱子則被改作鎌倉山石碑豎立在市道大船和西鎌倉線的十字路口。在源氏池旁邊也放置了石造鳥居的笠木,但不確定是前一代的二之鳥居或三之鳥居,還是白旗神社的舊鳥居。

 


細看一之鳥居,可看出因使用新舊不同的石頭而有顏色差異。鳥居右邊的柱子上寫著「寬文八年戊申八月十五日 御再興鶴岡八幡宮石雙華表*的銘刻,由此可見是使用德川家綱時期建造的鳥居構件。

P.S石雙華表:「雙」有1對之意;「石雙」則是指石造的1對(2根)柱子。「華」表示中國傳統宮殿、陵墓中的柱子,在此則意指鳥居的意思。因此「石雙華表」合在一起就是指石造鳥居。

 

(補充)舊一之鳥居(濱之大鳥居)

1990年(平成二年)的挖掘調查中,在距離現在一之鳥居190公尺的由比濱人行道十字路口發現鳥居的遺跡(柱痕)。這個痕跡證明了源賴朝一開始是把鳥居設置在此,亦即最原始的鳥居位置其實在這。據考證濱之大鳥居最後一次重建是1553(天文二十二年)時由北条氏康重建。

現在,若宮大路左右兩側鳥居柱子所在的位置上,鋪著圓形瓷磚以示其曾經存在的證明。

鶴岡八幡宮參道上鳥居與下馬位置關係圖


(二)段葛

若宮大路上二之鳥居與三之鳥居之間有一段長約500公尺、比一般地面高的人行道,這段路稱為「段葛」

 

現在段葛是春天賞櫻的著名景點

源賴朝進入鎌倉後,積極開發城鎮欲使鎌倉成為日本第二首都,因此御家人們挖掘鎌倉四周的山脈,以增加少數的平地及建屋用地,然而造成山區的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每逢下雨就會有泥沙和水流到若宮大路上,使路面變得泥濘不堪;再加上源賴朝為祈求妻子北条政子生產順利,因而建造了段葛。據說建造時,連有力御家人北条時政、畠山重忠、和田義盛也親手流汗搬運土石堆砌這高於一般道路的堤壩。

 

雖然俗稱段葛,但隨着時代的不同,有各種不同的稱呼方式。例如:「置石」(在低溼地放置石頭)、「置き路」「作道」「千度壇」等,這些名稱出現在《風土記稿》(江戶時代後期編纂)等古書籍中。目前還不確定何時開始稱爲「段葛」,或許只是因爲是用葛石(かずら石)堆疊而成的,所以就稱為「段葛」。

 

段葛過去其實是從一之鳥居開始的。但1878年(明治十一年)二之鳥居以南成爲官有地(國有地),使得段葛消失。到了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在一之鳥居和二之鳥居之間建設國鐵(JR)橫須賀線後而有鐵路橫切經過,使得參道風景大幅改變。

 

段葛盡頭處

另外,現在測量段葛在二之鳥居出入口的寬度和在靠近三之鳥居處的寬度,會發現前者比後者還要寬,亦即:從二之鳥居到三之鳥居,路寬逐漸變窄。藉由改變路寬,使距離越遠道路看起來越長,因此從二之鳥居往鶴岡八幡宮本宮看,距離似乎很遙遠,這種手法稱為「遠近法」。據說使用這種手法的目的有軍事上防禦的功用:若是沿著若宮大路由南往北向幕府進攻,會讓敵人視覺上看起來比實際距離更長的錯覺。但源賴朝在建造段葛時,是否真的採用遠近法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段葛雖然是在鎌倉時代建造的,但現在的段葛已非中世紀初期那時建造的,近代曾多次改建修復才成為如今的樣貌。

 

鎌倉時代建立段葛後,還設置了「上之下馬」、「中之下馬」、「下之下馬」3個據點。正如「下馬」的名稱,是指人們從馬上下來步行段葛前往鶴岡八幡宮參拜;因此段葛也被視為鶴岡八幡宮的參道。而當時3個下馬各自的位置分別在哪?依據《鎌倉市史》:

「上之下馬」:位於現在的橫大路(現在三之鳥居前的縣道204號線)。

「中之下馬」:小町口(二之鳥居附近)。

「下之下馬」:湘南信用金庫南邊人行道(縣道311號線、由比濱大通)。

 

1962年(昭和三十七年)120日三之鳥居後面的太鼓橋前進行公共下水道工程時,在地表下約180公分處發現鋪設的石塊(敷石)。分析這些石頭後發現其年代大約是12世紀,亦即平安鎌倉時代的參道被埋在地下約2公尺左右,換句話說當時的地面比現在低2公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北条泰時當權時期重大事件一覽表

北条泰時擔任執權期間( 1224 年 6 月至 1243 年 6 月)也並非完全如一般印象的泰平、順利,發生事件條列如下。因此筆者先前的文章才會介紹一些看似不相關、不起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主題,便是在挖掘當時候的事件、盡可能地還原當時候的世界,讓大家更了解那時期的歷史。 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