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幕府御家人介紹(二):不死鳥常陸國守護──八田知家(はった ともいえ)

其實源氏的私生子?八田知家的出身

八田知家出生於現在的茨城縣栃木縣,其出生年月不詳,是宇都宮宗綱的四子。其哥哥宇都宮朝綱繼承了宇都宮氏,之後作爲下野國的戰國大名繁榮起來,一直活到豐臣秀吉的時代。

據資料顯示,八田知家於1142年左右出生,但該資料顯示,其於承久之亂之前的1218年去世,故其可靠性有疑慮。從其活躍的年代和兒子的出生年份來看,八田知家有可能是114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若是如此,他與北条時政同輩,且比源賴朝和和田義盛年齡大。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八田知家的姐姐寒川尼和比企尼一樣,是源賴朝的乳母,後來成爲下野國有力御家人小山政光的妻子。小山政光和寒川尼之間,後來生下了梶原景時之變導火線之一的結城朝光,子孫爲結城氏,也在下總國作爲戰國大名生存下來。

後來作爲戰國大名鼎鼎的有力一族出生的八田知家,有一種說法是源義朝(源賴朝父親)的落胤(私生子)。知家的哥哥宇都宮朝綱的母親是八田局,據說她和源義朝生下的孩子就是八田知家。從八田知家的姐姐寒川尼是源賴朝的乳母這一點來看,一族與源氏如此親近是有道理的,但在年齡上有所矛盾,因此應當是流傳並非事實。

在《保元物語》中,在後白河天皇和崇德上皇爭鬥的保元之亂中,下野國的八田四郎作爲源義朝的郎黨跟隨主人參與戰鬥並立下功績。後來以常陸國新治郡八田(現茨城縣筑西市八田)爲根據地,作爲姓氏之地。但是之後的平治之亂並沒有其參與的記錄,之後的20多年,在平家鼎盛的時期裡繼續維持勢力。

 

治承.壽永之亂──加入源賴朝麾下

在源賴朝剛舉兵打倒平家─源平合戰─初期,寒川尼不顧當時丈夫小山政光人在京都,帶着兒子結城朝光到源賴朝陣營麾下;距離伊豆甚遠的八田知家也受姐姐寒川尼的影響很早就加入源賴朝陣營參戰;另外一提,若八田知家真的是源義朝的私生子,他反而可能自稱是源賴朝同父異母的哥哥,一同與源賴朝競爭打倒平家。

就這樣,成爲源賴朝御家人的八田知家,既有姐姐的緣分,也受到源賴朝的重用,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治承四年(1180年),八田知家被任命爲下野茂木郡(現栃木縣茂木町)的地頭。

 

野木宮合戰一躍成名

壽永二年(1183年)223日,源賴朝的叔叔志田義廣趁源賴朝主力在富士川戰役中與平家軍對峙、不在鎌倉時而發起的戰鬥。對此,下野國源賴朝方小山朝政雖然只有少數士兵,但卻對志田義廣突襲並擊退之;此戰中,八田知家也跟隨小山朝政一同戰鬥,獲得連同志田義廣和常陸武士──下妻弘幹的沒收領。

 

在接下來追討平氏的過程中,他與長子八田知重及小山朝政等其他下野國有力武士跟隨源範賴軍隊西進,參與追討木曾義仲和平家的戰鬥。

但在過程中,源義經搶先將木曾義仲趕出京都,之後在沒有獲得源賴朝允許的情況下,接受後白河法皇命令成為檢非違使,而八田知家和其他下野國武士也一同被任命為右衛門尉,受到了源賴朝的斥責:「在降職到鎮西的途中,在京任官,就像懶馬吃路草」。之後忠誠地侍奉源賴朝,才又逐漸找回信任。

文治元年(1185年)平氏滅亡後回到鎌倉,參加了勝長壽院落成供養。文治二年(1186年)再次上洛,負責和朝廷的九條兼實進行交涉。同年,發生了郎黨莊司太郎因疏忽大內夜行番役而被檢非違使逮捕的事件,知家以實力奪回莊司太郎後,朝廷提出了訴訟。因此,次年文治四年(1187年),賴朝下令引渡下士,並懲罰其整頓鎌倉街道。

 

文治五年(1189年),在源義經被圍剿後發生的奧州合戰中,他與千葉常胤一同被任命爲東海道軍大將,與兒子八田知重等常陸國武士一起前往陸奧國。建久元年(1190年)八田知家隨同源賴朝上洛,並在源賴朝的推舉下,兒子八田知重代替其父被任命爲左兵衛尉。

 

八田知家深受源賴朝的信賴,最近,除了戰爭以外,還擔任各地勢力的使者,擔任儀式的奉行等,活躍在各個領域,正因爲如此,吾妻鏡也有很多八田知家的記述。只擅長武藝的武士,在戰爭消失的世界裏已經沒用了,源賴朝也特別信任多才多藝的八田知家吧。

 

嶄露野心、擴大勢力,奠定常陸國守護地位

作為源賴朝信任的部屬,八田知家接替與源賴朝敵對而被剿滅的常陸佐竹氏,被授予常陸國領地,成為常陸國的新興勢力,被源賴朝任命爲常陸國守護,前面也提到在奧州合戰時還率領常陸國勢力前往戰場。但是在文治元年(1185年)就已經擔任常陸國守護的八田知家,在常陸國勢力問題上,很早就與北条氏的利益有所衝突。

很久以前就在常陸國的大掾氏、常陸平氏等勢力,常與新興勢力八田知家發生衝突,因此前者轉往投靠掌握幕府實權的北条時政勢力,與北条氏結盟,如此未來當北条氏掌權時,兩者蜜月關係也會持續下去。相反,對於想在常陸國擴張勢力的八田知家來說,世世代代與朝廷結緣並參與常陸國政治的常陸平氏成了眼中釘,一直想利用機會除掉競爭者,擴大自己在常陸國的勢力。不知不覺,常陸國中便形成了大掾氏、常陸平氏等與北条氏結盟的舊常陸勢力與以源賴朝為後盾的八田知家新勢力,兩者競爭、對抗的局面。

 

建久四年(1193年),由於多氣義幹、伊佐爲宗、小慄重成等常陸國御家人奉行的鹿島神宮營造延遲,因此改任命由八田知家代行。

同年,在曾我兄弟復仇事件發生、鎌倉混亂之際,一邊流傳著「八田知家要報仇多氣義幹」的流言,一邊向多氣義幹提議向源賴朝拜見。疑神疑鬼的多氣義幹拒絕八田知家的邀請,並整頓軍備;收到消息後,八田知家將此事上告幕府,稱多氣義幹準備謀反。回到鎌倉的源賴朝召見雙方進行辯論,然而多氣義幹在自己領地進行防備軍事的行動,因此判定八田知家勝訴。如果曾我兄弟暗殺源賴朝未遂的事件的幕後主使是北条時政,那麼常陸平氏的舉動看起來也是在呼應北条時政,而八田知家只是阻止了這一場叛亂。此外,同年還肅清了對北條時政懷有惡意的多氣義幹弟弟下妻弘幹。於是八田知家利用謀略消滅同一國內的競爭者,獲得了筑波郡、茨城郡、新治郡等原本大掾氏的領地,連同原本的領地合併、將常陸國西南部一帶納為領地。

 

在此先撇開常陸國勢力的問題,隨著時間繼續往下看八田知家的經歷:建久七年(1196年)第二次跟隨賴朝上洛。據長門本《平家物語》記載,當時平氏的餘黨藤原景清投降,交給和田義盛,但是和田義盛無法處理藤原景清,所以再次交還給八田知家。

 

源賴朝死後

在建久十年(1199年)源賴朝去世後,八田知家成爲輔佐源賴家的十三人合議制的一員,此合議制是宿老近臣們爲了應對源賴家的專制聯合起來成立的;八田知家雖然是其中一員,但並不屬於任何北条氏或是比企氏任何一派系,反而與鎌倉殿源賴家較親近。

 

建仁三年(1203年)源賴朝的同父異母弟弟阿野全成出現反源賴家的動向(阿野全成事件),八田知家作爲鎌倉殿源賴家一方而行動;謀反嫌疑者阿野全成被流放至自己的領地常陸國,並受源賴家命令將其殺害。像這樣,以站在源賴家的立場為鎌倉殿做事,不參與比企能員之變等御家人之間的鬥爭,一直保持獨自的立場,才能在這充滿權力鬥爭的幕府中生存下去。

 

阻止源實朝上洛軼事

在阿野全成事件之後,八田知家逐漸從第一線退了下來,把八田氏交給他的兒子們,但是作爲源賴朝的元老御家人之一深受人們信賴。其中八田知家晚年的軼事之一,就是「反對源實朝上洛」。

依據《沙石集》紀錄,源實朝曾以後鳥羽上皇爲榜樣,在和田合戰後計劃上洛,但由於社會不穩定(和田合戰不久後又發生大地震),御家人們的支出增加、負擔沉重,御家人們並不願意。由於害怕鎌倉殿的權威,連幕僚也不敢發表意見,只有八田知家跳出來對源實朝說:「獅子即使什麼都不想,其叫聲也會使野獸感到恐懼。即使君主不想折磨人,人們也會多麼敬畏啊」,提醒源實朝要三思而後行,源實朝聽到後便停止上洛的計畫。雖然此事真僞不明,但從此故事可見,身經百戰的勇士隱退後仍擁有極高厚望的八田知家形象。

 

承久之亂──家族分裂

在源實朝被暗殺後,北条義時和後鳥羽上皇的對立浮出水面後,八田知家家族的命運也多少受此影響。

 

八田知家的五子八田知尚在後鳥羽上皇的邀請下,成爲上皇直屬的西面武士。後鳥羽上皇發出追討北条義時的院宣並舉兵後,八田知尚也成爲上皇陣營參戰,八田氏分裂成東西敵我兩方。

至於八田氏的其他人均屬於幕府方面陣營,其中以八田知家的兒子八田知重爲首向西發兵進攻;據說,八田知家與其他元老御家人,如:北条義時、大江廣元、三善康信等一起留守在鎌倉,祈禱軍隊勝利。

八田知家的兒子們在與朝廷軍隊的戰鬥中也立下戰功,例如:二兒子伊自良有知等戰後被授予美濃國領地;八田氏成功地在西國擴張了勢力。但另一方面,唯一站在朝廷陣營的八田知尚,在承久之亂中最激烈的戰役宇治川之戰中,被幕府軍擊斃,其位於霞浦南側的信太莊領地,戰後歸北条氏所有,八田氏在常陸國的勢力縮小一步。

 

依據推算,八田知家在承久之亂時期年齡已屆80歲左右,之後便從歷史記錄中消失,由此推測,在承久之亂後八田知家已經去世。

 

兒子八田知重繼承

八田知家死後,其舊邸由嫡子八田知重繼承,並在承久之亂後,成爲常陸國司的常陸介,與常陸的知行國主二條定輔結成聯盟,向幕府申訴其父親八田知家的夙願──歸還常陸平氏的利益。

其背景是在承久之亂中家族有人叛變,八田氏失去立場,而北条氏趁此機會在常陸國壯大勢力,常陸國周邊的中小御家人都被北条氏牽着鼻子走,其中甚至出現成爲北条氏家臣的人。因此雖然身為常陸國守護,但所領少、實力不足的八田知家,爲了打破這種局面而出面。但是,以北条氏爲中心的幕府當然不可能接受八田氏的申訴,八田知重敗訴。從此以後,八田知重不再抱有擴大勢力的希望。

八田氏雖然在鎌倉時代中守住常陸國守護的地位,但其勢力僅停留在茨城縣南部、現在的土浦市、筑波市附近。八田氏只擁有廣袤常陸國1/3以下的領土,不能稱其爲大勢力。身為常陸國守護,在幕府內部也沒有很大的存在感。

由於八田氏宗家的力量薄弱,與八田知家的其他子女茂木氏和宍戶氏也發生衝突,因此依據其城池小田城更名爲小田氏。八田氏宗家雖然是名族,但仍然停留在北關東的一個勢力地位。

 

 

後代小田氏的發展

在八田知家6代後的小田治久時代,鎌倉幕府迎來了滅亡。小田治久當初跟隨幕府一方,但幕府滅亡後,由於害怕建武政權的追討,作爲後醍醐天皇的親信,將流放於常陸國的萬里小路藤房救出、上洛,侍奉後醍醐天皇。

之後,南北朝之戰一開始,小田氏在南朝一側,在小田城引進南朝方的大人物北畠親房,作爲關東地區南朝方的主力而活躍。但是,不久後,被足利尊氏的大軍攻打後便投降,之後又回到常陸國有力國人的地位。

 

小田治久之子小田孝朝時代,在鄰國小山氏叛亂時,由於藏匿了主謀小山若犬丸,鎌倉公方的足利氏滿俘獲當主小田孝朝,小田城也被鎌倉公方攻陷,一度滅亡。但是,鎌倉公方原諒小田氏,只沒收小田氏的部分財產,因此小田氏得以維持其命脈。

 

然而小田氏的不幸不止於此。小田孝朝的孫子小田持家對小田氏在一連串的戰敗中在關東的地位下降感到不滿,在上杉禪秀之亂中站在上杉方,與鎌倉公方戰鬥,進一步被沒收領地。

之後,小田氏在關東地區戰亂的時代,在各地勢力爭鬥中,輾轉於古河公方和關東管領的勢力,勉強維持其勢力。

 

1514年接任家督的小田政治─據說是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的兒子、後來被小田政治收養─與周邊勢力展開鬥爭,擴大領地,成功地將小田氏發展成爲戰國大名。但是在關東南部,後北條氏也正在擴大勢力,在河越夜戰中,小田氏打敗了所屬古河公方的軍隊,開始成為壓倒周邊勢力的力量。

繼承小田政治的是小田氏治與結城氏、後北条氏、佐竹氏等展開鬥爭,經常被奪走居城小田城,但每次都會運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奪回並維持領土。其中,越後的上杉謙信率領大軍進攻後北條氏的小田原城後,小田氏等關東諸勢力也被迫加入上杉方。之後,在後北条氏的勸誘下,從上杉氏陣營轉投靠北條氏陣營,奪取了上杉方佐竹氏的城堡,擴大勢力。但是,憤怒的上杉謙信再次奪走小田城,上杉氏撤退後,小田氏曾一度奪回城池,但之後再次被上杉謙信奪回城池,最後通透過向上杉謙信投降來取回城池。

不僅是上杉氏,小田氏也與佐竹氏發生爭執。從室町幕府滅亡的1573年左右開始,小田氏遭到佐竹義重的猛攻,多次被奪走小田城,雖然面臨滅亡的危機,但仍然依靠後北条氏來維持其命脈。而且,在後北条氏的支援下,小田城奪回的戰鬥仍在繼續。

在這期間,時代迎來了豐臣秀吉的天下統一,小田氏和北条氏都被豐田秀吉消滅。小田氏的居城奪回之戰被認爲是反抗豐臣政權的大名佐竹氏,小田氏改易,小田氏治及其子小田守治侍奉德川家康的兒子結城秀康,子孫作爲越前藩士幕臣生存下來。另外,小田氏治的庶子小田友治很早就被後北条氏當作人質,後北条氏滅亡後,侍奉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但是,在關原之戰中,由於當時侍奉的結城秀康逃跑,引起家康的憤怒,結城秀康家臣的位置被剝奪。小田友治之子小田義治在大阪之陣上,以恢復舊領地爲條件,敗給了豐臣方;大阪城落城後,侍奉廣島的福島正則,不久就病逝,因此小田氏沒有以大名復出。

 

除小田氏以外,八田知家還有10名兒子,子孫各自在常陸國各自維持自己的勢力。其中,三子茂木知基的後代,後來侍奉佐竹氏;佐竹氏移封秋田後,作爲秋田藩的重臣,一直活到了明治時代。另外,四子宍戸家政的後代除了侍奉佐竹氏外,還有一部分人移居到安藝國,後來侍奉毛利氏。戰國時代的當主戸戶隆家娶了毛利元就的女兒爲妻等,與毛利氏緊密相連,作爲毛利氏的一門衆,在江戶時代一直擔任長州藩的家老。另外,新善光寺的開山──解意阿爲其七子,筑波山神社別當筑波氏之祖──明玄爲其八子。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百科、Youtube

鎌倉幕府御家人介紹(一):北条泰時的左右手──平盛綱(たいら の もりつな)

 (一)出身

在《尊卑分脈》紀錄中,平盛綱是平資盛的兒子;在《系圖纂要》「平朝臣姓 關一流」中則紀錄是平資盛的曾孫,而平姓關氏之祖關實忠爲平盛綱的兄弟;然而確切的出身仍不詳。

據說這是平盛綱的孫子平賴綱為了將出身不明的自家族譜變成比其他御家人更高一等的身份,作為出身自平氏血統的北条氏的家臣,也變成同樣是出身平氏一族。

學者森幸夫從北条時政、北条義時父子推舉平氏出身的情況推測,平盛綱是平資盛之子,但細川重男認為系譜不明確並主張是出身自北条義時「跟隨多年的郎從」中的「主要侍從」。目前這二種說法都是有力的說法。

(二)現身

與大河劇《鎌倉殿的13人》演出的不同是,平盛綱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並隨侍在北条泰時身邊,但平盛綱的名字首次出現在史料是在《吾妻鏡》的記載中,在承久三年(1221年)的承久之亂時,作爲跟隨北条泰時西進出發的18騎之一,登上歷史舞臺。

然而同樣作爲北条家的家人活動的金窪行親和尾藤景綱,在承久之亂之前就以北条義時家人的名字出現,由此可見,起初平盛綱作爲家人的地位並不高。

(三)活躍

承久之亂後,平盛綱不是受北条泰時之命,而是依照北条當家之主北条義時的命令,被派往駿河國和安藝國並擔任「安藝國巡檢使」,調查亂中死傷者及功名並提出交名(上報清冊)。

貞應三年(1224年)2月與尾藤景綱一起擔任北条泰時的使者,同年6月北条義時死後‧尤其嫡子北条泰時繼承父親成爲北条氏的當主後,平盛綱開始變得大幅活躍。

北条義時死後,在其正室伊賀氏被懷疑謀反的伊賀氏之變中,北条泰時在不方便與其他御家人接觸的情況下,在一旁擔任執事(秘書)的角色,並在閏73日負責記錄伊賀氏之亂的處分。828日與家令尾藤景綱一起制定北条氏家法「家務條」;由此可見,擅長文筆的平盛綱作爲泰時的被官(家臣化的下級武士)而活躍。

 

寛喜三年(1231年)北条泰時48歲時,發生了北条泰時的弟弟北条朝時的館邸遭到襲擊的事件,這使得平盛綱和北条泰時之間產生更深厚的感情。

北条泰時得知北条朝時的館邸被盜賊襲擊的消息後,儘管還在評定中仍首先衝出館邸前往北条朝時的府邸;平盛綱等家臣慌慌張張地追了上去。盜賊被北条朝時府邸的家人捉住,什麼也沒發生,平盛綱卻嚴厲地勸北条泰時「萬一出了什麼事怎麼辦,即使出事也要先派遣我,請好好照顧您自己。」北条泰時雖然對生氣的平盛綱表示歉意,但同時表示:「我不能袖手旁觀兄弟被殺。對於自己來說兄弟的危機和承久之亂一樣嚴重」,對於主君平盛綱也不好再說什麼。這個故事在御所內傳開後,被身邊三浦義村深深感動,留下了平盛綱的忠義與北条泰時的兄弟情誼逸事。

 

(四)累積權勢──擔任北条氏家司及侍所所司,奠定日後御內人(內管領)地位

北条泰時作爲執權累積了實績,在幕府內的地位也逐漸上升,其首席家臣平盛綱也逐漸累積權勢。但因爲不是御家人,而是北条氏的家臣、御內人,所以在幕府內部主要的工作是擔任北条泰時的代理和使者。平盛綱與兒子平盛時一起,在北条泰時一旁侍奉,逐漸地其交手的對象變成有力御家人,作爲北条氏的家臣和執事(秘書)擁有了很大的權勢。

 

文曆元年(1234年)左右報告服勤京都大番役的狀況,森幸夫和細川重男認爲平盛綱當時已當上侍所的所司,並取代尾藤景綱登上北条氏的家臣龍頭家令,後來成爲內管領的地位。

 

作爲支撐北条泰時的第二台柱,在延應二年1月(1240年)第一大台柱北条時房(北条義時的弟弟)死後,爲了繼承北条時房在鎌倉遺留下來的宅邸,將北条泰時的名代(代理人)同時也是北条時房的兒子北条時盛趕走,或在仲裁小山氏和三浦氏的爭吵等事情中,對於幕府的有力人士絲毫寸步不讓。甲斐源氏棟樑的武田信光和信濃的御家海野幸發生衝突時,平盛綱作爲北条泰時的名代,收到武田信光的起請文並進行仲裁。由於幕府執權名代的地位,逐漸受到御家人們的敬重。

 

(五)淡出舞台

仁治三年(1242年)主君北条泰時去世之際,平盛綱決定從第一線引退、出家(法名盛阿),並交棒給兒子平盛時,但到了建長元年(1249年)左右其仍有活動紀錄,故可知出家之後的平盛綱仍有活動。

細川重男依據建長二年(1250年)的《建長帳》中記載的「平右(左)衛門尉入道跡」,認爲平盛綱在此時左右去世。加川貴子則認爲,在弘長三年(1263年)宗尊親王上洛時仍還在並與其子一同隨行的記錄,故認為其當時仍在。其實際死亡時間仍不明。

 

平盛綱的後代孫子就是鎌倉末期引發動搖幕府的平禪門之亂始作俑者──內管領平賴綱,而另一位鎌倉幕府末期的掌權者長崎圓喜則被認爲是平盛綱的曾孫。至於其事蹟,日後再另篇說明。

 

參考資料:日本維基百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dQ_OXqaL0&t=262s

鎌倉地名由來(二)──小町、雪之下、西御門

 一、 小町(こまち) 小町範圍 在小町大路的滑川上,夷堂橋以北爲 小町 、以南則稱爲 大町 。據說是因為相對於大町而被命名為小町。 根據《吾妻鏡》記載,這裏是中世鎌倉的工商業地區。另外,這裡也是歴代北条執權的宅邸和許多有力御家人居館的所在。承元四年( 1210 年) 11 ...